参加遵义会议的“秘书”刘少文:拥护毛主席,反对张国焘
刘少文,原名刘国章,1905年12月29日出生于河南信阳县(今信阳市)。青少年时代,受“五四”运动影响,他积极投入了当地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当地有影响的进步青年。1925年3月,王若飞同志担任豫陕区委书记,在中原大力发展党团组织。刘少文被吸收为共青团员,同年6月在有王若飞主持的仪式上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投身国共合作大潮。
1925年10月,为中原地区培养革命后备人才,党决定派刘少文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刘少文担任了本年级党支部书记,掌握了流利的俄语,在以后的革命生涯中,多次为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交流往来做联络工作。
1927年2月,大革命形势处在危机中,他受组织委派,担任苏共代表团翻译。随苏联共产党代表团回中国。4月15日到达上海时,正值蒋介石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大屠杀的第三天,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上海。几经周折,他才随苏共代表团到达国共合作还未破裂的武汉,参加了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其后,党派刘少文随苏共代表团成员去长沙帮助国民党湖南省委工作,又逢“马日事变”爆发。因当晚居住在苏联领事馆内,刘少文才幸免于难。在担任苏共代表团翻译期间,刘少文及时把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反映给苏共有关人员,促使共产国际决定“应该讨论陈的去留”,为扭转中国革命时局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27年11月,主持党中央工作的瞿秋白看中刘少文的干练,调他到身边担任助手,负责国际联络工作。1928年下半年至1931年上半年,由于早年旅苏的经历及谙熟俄语,刘少文出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翻译科科长,负责同共产国际和兄弟党的联络工作并管理有关经费。
1931年6月,刘少文被党中央任命为巡视员派往陕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帮助改组了陕西省委,并帮助省委建立了西安市委,大大加强了陕西党的力量。不久,他的肺病复发,病情十分严重,组织决定让他到北平疗养。1933年6月,当他得知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时,便拖着大病初愈的身躯,毅然奔赴张家口抗日前线找党,与中共前线工作委员会书记柯庆施接上党的组织关系,被委任为中共前委委员。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后,刘少文担任独立18师中共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期间,他和许权中、张曙时等共产党人四处奔走联络,为这段“抗战壮史”平添了几分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