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鲁迅和共产党人
1935年底,鲁迅从外国友人史沫特莱处得知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他惊喜万分,和茅盾联名发了一道电报给中共中央,电报经第三国际从巴黎转发延安。电文不长,内容是:“英雄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
鲁迅和很多共产党人、红军将领都是好友。
1932年,红军将领陈赓因伤到上海治疗,和鲁迅作过一次为时甚久的促膝相谈。鲁迅从陈赓处了解了红军的情况,并得到陈赓亲手画的红军作战形势草图。所以,他对红军的事业非常了解。
红军抗日先遣队总司令方志敏被俘入狱后,鲁迅冒着生命危险替他保存、转送了他在狱中写给中共中央的信件和文稿,其中包括著名的《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文章。
鲁迅早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老朋友了。
在北大做《新青年》的时候,他就是陈独秀先生麾下的大将,鲁迅先生对陈独秀先生相当尊重,他对陈独秀和胡适有一段神奇的评价。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忆刘半农》)”
这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意思是陈独秀先生是堂堂真正光明磊落的,要造反就造反,要革命就革命,都是坦诚地摆在你面前地。而胡适老哥则是藏着掖着的,表面上看着温和自由、人畜无害,但心里到底想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狂人日记》,成为中国新文化的开山之作。以“鲁迅”为笔名的文章,在《新青年》上超过50篇。除了《狂人日记》,还有《孔乙己》《药》等等。1923年鲁迅第一本短篇小说《呐喊》出版,第一时间将此书赠送给李大钊,李大钊阅后感慨称“这是中国最好的一本小说”。
陈独秀评价他说:“我对鲁迅是相当钦佩的,我认他为畏友,他的文字之锋利,深刻,我是自愧不及的”。
徐彬如《回忆鲁迅一九二七年在广州的情况》一文中,比较详细地记录了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山大学支部如何与鲁迅建立联系的经过,1927年,在广州,鲁迅会见了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