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彭真同志诞辰120周年】彭真:站在党和人民事业的最前线
在20世纪的中国社会巨变中,彭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不懈奋斗,始终站在党和人民事业的最前线,一直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谱写了壮丽人生篇章。
“改造旧社会,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
全面抗战爆发后,彭真全力协助刘少奇建立、巩固与调整北方各地党组织,调配干部,并参与部署在华北敌后创建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等工作。1938年后,彭真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后为晋察冀分局)书记等职,他同聂荣臻等一起领导开辟和建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1938年9月,彭真第二次到延安,参加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在会上作了关于晋察冀边区工作的报告。他结合晋察冀党的工作实际,强调了党的独立自主原则的正确性,并赞同毛泽东对形势的分析。彭真的报告,在会上反响热烈,受到高度赞扬。会议期间,彭真撰写了《论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重大成就》一文,发表在《解放》杂志第55期上。
◆彭真
会议结束后,中央任命彭真为北方局委员、北方局晋察冀分局书记。
彭真同聂荣臻、程子华等同志一起,对晋察冀地区的党政军民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发展、巩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提出并实施了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建设以及土地、经济、劳动、金融等方面的政策,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关于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他明确提出“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根据地“改造旧社会,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1939年、1940年两年的发展,晋察冀边区已按照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模式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社会。彭真和聂荣臻等领导的晋察冀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被党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最进步的模范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彭真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留影。左起:聂鹤亭、萧克、陈伯钧、彭真、舒同、黄敬、朱良才、陈漫远。
1941年1月25日,中央决定让彭真回延安参加七大,彭真于5月上旬到达延安。根据中央的安排,他从6月4日至8月21日,就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各项具体政策,分7次向中央政治局作了汇报,内容包括边区内部各主要阶段在抗战中的政治动向、政权建设、劳动政策、土地政策、经济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党的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