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从书香人家走出的总书记
书香人家
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闭幕。江泽民来到人民大会堂,在热烈的掌声中用还能隐约辨出的扬州口音向大家致谢。此前一个月,他刚刚度过自己的78岁生日。9月的北京秋意渐浓,千里外垂柳婆娑的扬州城,以故乡的姿态默默遥望。
1926年,灾难深重的中国正是军阀混战时期。那一年8月,江泽民生于江苏扬州田家巷一个书香满室的人家。5个子女中他排行第三,其名“泽民”取孔子“惠泽苍生”之意。
江家在当地受人尊敬。祖父江石溪精通中医并热心国事,曾谱歌痛斥袁世凯对日签订“二十一条”。1933年祖父去世时,江泽民只有7岁,但祖父秉持一生的知识分子气质和情怀,影响了整个家庭。
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在江泽民幼年时期就已开始。自识字起,父亲江世俊就要求他每天背诵一篇中国古典文学文章,还要练习书法。
江泽民的音乐天分,在他进入扬州东关中心小学时显露出来。他一生钟爱西方古典音乐,曾说,如果中国人一点不知道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不是好事情。
若干年后,作为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他给外界留下了倜傥多才的印象。200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大学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江主席多才多艺在各国元首中间早已传为佳话,不仅能娴熟地驾驭俄文,还能够用英语和意大利语唱歌。相比之下,我的造诣远远不如。
江泽民13岁那年,被过继给六叔江上清。这位曾在皖东北和淮北领导一支地方抗日武装的中共党员,1939年在一次战斗中捐躯。养父对江泽民后来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求学两地
相对于革命而言,江泽民在年少时显然更偏重科学。他的理科成绩非常好。1943年夏天,17岁的江泽民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工科机电系读书。也是在这一年,他开始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两年后日本投降,1945年深秋,南京中央大学和交通大学的重庆、上海校园正式合并,新校区设在上海的徐家汇地区,就是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江泽民从南京来到上海,完成最后两年的学业。
江泽民不是一个死读书的人,在上海交大,他并没有被全新的环境压抑个性。学习之余,他仍表现出对文艺的强烈偏好,还挤时间看了美国电影《乱世佳人》和《魂断蓝桥》。
1946年,党在上海设立第一个办事处后仅一个月,江泽民经同学、地下党员王嘉猷介绍,秘密加入了共产党。那时他刚刚20岁。当时参加上海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青年,还有18岁的钱其琛和21岁的乔石。
入党后,江泽民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活动。同学回忆,他在活动中表现了自己特殊的才华,“当时人称江泽民是‘指挥家’,因为人们常常看到他在钢琴上敲打,俯身二胡拉唱,或者为抗议人群的高歌猛进做即兴指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