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泽东的革命战友,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2023-05-06 3054 1
作者: 国家记忆 来源: CCTV国家记忆

  1930年5月6日下午

  一位工人打扮的青年

  在上海杨树浦老怡和纱厂门前

  徘徊不定

  他戴着深度近视眼镜

  抱着厚厚的书

  工作服里鼓鼓囊囊

  这位青年引起了上海巡捕的注意

  巡捕从他身上搜出钢笔

  手表和40块钱

  又在附近搜出

  青年刚刚丢掉的传单

  当即把他抓了起来

  密探们万万没想到

  此人就是《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办人

  时任中共中央委员的恽代英

  1931年4月29日

  恽代英将自己36岁的韶华

  献给了毕生追求的伟大事业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说:

  “我身上的磷

  仅能做四盒洋火

  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

  我希望它燃烧起来

  烧掉古老的中国

  诞生一个新中国

  今天

  《国家记忆》带您回顾

  青年楷模恽代英的传奇人生

  01

  1895年8月12日

  恽代英出生于武昌毗陵恽寓

  他从6岁开始

  就跟着家里请来的老师读书

  恽代英12岁那年

  进入武昌北路高等小学堂

  只用两年便读完了四年的课程

  并以甲等第一名毕业

  后来他以前三名的好成绩

  考入武昌中华大学

  1916年

  21岁的恽代英

  接到时任中华大学校长陈时的邀请

  担任《光华学报》主编

  这年岁末

  恽代英准备

  以互助社书报贩卖部为基础

  创办利群书社

  这里后来成为

  武汉地区传播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这一时期

  恽代英翻译了

  考茨基的《阶级争斗》

  在中国首次较为全面地

  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

  1936年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

  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回忆: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恽代英翻译的《阶级争斗》

  就是这三本书之一

  02

  1921年7月

  在湖北黄冈县浚新小学

  恽代英与23位进步青年举行了

  一场长达6天的秘密会议

  会上

  恽代英决定创建一个全新的

  具有中共早期组织性质的共存社

  在恽代英的带动下

  大部分共存社成员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海文 中共党史专家

  为什么讲共存社,就是世界大同一样,达到了圆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他就主张阶级斗争。

  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

  表现优异的恽代英留校成为

  附中部主任

  随后又相继在安徽

  四川等地的学校任职教书

  每到一地

  恽代英都会秘密建立青年团

  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宣传革命思想

  恽代英深受学生爱戴

  他被很多进步青年称为

  照耀自己革命征途的“第一盏明灯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