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漫画家华君武与毛主席的二三事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一切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在陕北时,面对那些动不动对群众摆出一副“教训小学生”架势的知识精英和领导干部,毛主席讽刺说:“我们先进,把苏区丢了,陕北的群众落后,却为我们找了块落脚地。”
从上海到达陕北的华君武,就是因为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指导,才从一个心高气傲的青年才子,成长为一名深受群众喜爱的人民漫画家。
其一:“对人民的缺点不要冷嘲”
华君武1915年生于杭州;1933年,赴上海求学,在上海的五年生活,画了很多漫画,最早作品就是《一二·九运动》。华君武在晚年的回忆中讲道:
“我那个时候,对于‘一二·九运动’,其实也没有什么根本的认识。我当时也跟国民党斗争,但不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跟国民党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上海沦陷,华君武不愿当亡国奴,便瞒着母亲,经过香港,一路辗转到达延安——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心目中的“圣地”。
1942年2月17日,毛主席参观延安美协举办的讽刺画展览,对华君武、蔡若虹、张谔给的作品以赞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1942年8月19日《解放日报》刊登了华君武所创作的《1939年所植的树》,成为当时最受争议的一幅作品,引发了一些群众和基层干部的不满。
这幅画内容很简单,画的是延河边上有一棵光秃秃的树。很多人认为这是个别现象,华君武的画以偏概全。
华君武:1939年所植的树
有一天,毛主席专门邀请华君武、蔡若虹、张谔三人到自己的住所见面交流,期间聊到了华君武的漫画《1939年所植的树》。
毛主席问,“那是延安的植树吗?”还没等华君武回答,毛主席紧接着说“我看是清凉山的植树。”华君武心想,清凉山是《解放日报》所在地,知识分子多,自己的本意也是讽刺知识分子植的树不会好好管理,毛主席连这也猜到了。
只听到毛主席继续说:“不好好植树应当批评。但是延河哪一段植树不好应该注明,王家坪植树不好,你就要写上王家坪植树。延河很长,否则就变成整条延河两岸植树都不好了。延安植的树许多地方是长得好的,也有长得不好的。这幅画把延安的植树都说成是不好的,这就把局部的东西画成全局的东西,个别的东西画成全体的东西了。”
华君武频频点头,觉得毛主席说得很有道理。
“漫画是不是也可以画对比画呢?”毛主席建议说:“比方植树,一幅画画长得好的,欣欣向荣的,叫人学的;另一幅画画长得不好的,枝叶都被马啃光的,或者甚至枯死了,叫人不要做的。把两幅画画在一起,或者是左右,或者是上下。这样画,是不是使你们画家为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