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瑞德:抗战中“西班牙医生”的“老大哥”
他是抗战时期第一批来到中国的“西班牙医生”,他曾追随白求恩试图前往八路军敌后战区服务,虽经多方努力没有成功,但他为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事业做出了贡献。因为年龄最长,他成为“西班牙医生”的“老大哥”。他就是捷克医生——纪瑞德。
援华医疗队的“先遣队员”
纪瑞德,原名弗莱德里克·基希(Frederick Kisch),生于1894年,德国血统。他的弟弟埃贡·埃尔文·基希(Egon Erwin Kisch)是影响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1932年访问中国后,出版了《秘密的中国》报告文学集,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影响,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一样闻名遐迩。1938年经作家周立波翻译,天马书店出版了中文本。因为弟兄俩都叫基希(又译为基什),所以不少人,把他们视为同一个人。兄弟俩的确有相同的经历,他们都参加了西班牙国际纵队,都有在中国的经历,把弟兄俩弄混淆在所难免。
周立波译《秘密的中国》书影
纪瑞德是外科医生,共产党员,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志愿参加了“国际纵队”,在战火连天的硝烟中救治伤兵。中国志愿者、时任国际纵队炮兵队政委的谢唯进在1937年攻克肯妥城的战斗中腿部中弹负伤,先后在地中海滨的本尼卡森军医院和模尔西亚城的琵欣娜丽娅军医院治疗,给他动手术的就是纪瑞德医生。多年后,谢唯进念念不忘,称他医术高超,“使他的腿部没有留下一点跛的痕迹”。
“西班牙战争”失败后,纪瑞德和德国医生白乐夫、奥地利医生严斐德一起,作为“国际援华医疗队”的先遣队,于1939年5月20日从英国利物浦出发,经过4个星期的航行后抵达香港,受到“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的接见,而后坐船到越南港口城市海防,再转乘“中国红十字会”的卡车,经广西一路颠沛,6月底抵达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贵阳图云关。
执拗的纪大夫
纪瑞德和白乐夫、严斐德三位先遣队员有一个约定,争取到敌后战场服务。他们的请求没有得到“救护总队部”的批准,但他们不甘心。1939年夏天,白乐夫和严斐德到“战时首都”重庆拜访了中共代表周恩来,并向他提出了他们的设想。“显然是顾及统一战线内不简单的形式”,周恩来劝告他们留在国统区,用他们的医术治疗前线伤兵,“因为无论他们在什么地方工作,他们都是支持抗日战争”。白乐夫、严斐德“把这一忠告记在心上”,但纪瑞德大夫无论如何不愿意接受,“擅自企图到延安。他同一个红十字会小组一起上了路”,去追随白求恩,为八路军服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