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与刘志丹并称的西北双星,毛主席三次为其题词

2024-11-13 1177 0
作者: 苗体君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重点地区,中国共产党在南方也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等,国民党对这些根据地分别派重兵“围剿”,红军在反“围剿”失败后,先后开始了长征。当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在人烟稀少的川西北地区转战了4个月,几乎完全与外部隔绝,陷入困境时,在一份旧报纸上,毛泽东得知有一块谢子长、刘志丹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位于陕西省北部和甘肃省东部,包括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毛泽东决定选择这两块根据地为中央红军一个实实在在的落脚点,从而决定了红军的命运,这也是红军长征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毛泽东虽然从没有见过谢子长,而且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谢子长早已经牺牲,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谢子长却有着极高的评价。

  一、他是陕甘革命根据地最早的党员。

  谢子长,陕北红军和陕甘边根据地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最杰出的指挥员之一。谢子长,原名世元,又名德元,字子长,号浩如,化名秋阳。1897年1月19日出生在陕西省安定县枣树坪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

  谢子长14岁起才开始入学读书,17岁时入县城小学读书。1919年,谢子长考入西安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次年转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在榆林中学读书时,谢子长曾担任校学生会负责人,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受“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1922年春,谢子长中学还未毕业,就回到家乡创办小学。后因缺少办学经费,特别是他看到军阀豪绅鱼肉百姓,穷人家的孩子无法上得起学,残酷的现实使谢子长放弃了“教育救国”的理想,他决心投笔从戎,同年秋,他考入阎锡山创办的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

  但不久,他就对阎锡山创办的这种旧军阀的讲武学堂产生了不满,1924年,他离开太原学兵团,回到了家乡安定,开始办县民团,并任团总,谢子长的目的就是,掌握枪杆子,“除豪霸、振衰弱”。这期间,为了探求革命真理,谢子长曾经奔赴北京、天津,并结交了中共北京地区党的负责人刘伯庄,同年,经白超然、白志诚的介绍,经北京地委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底,根据党的指示,谢子长回到家乡安定,继续办县民团,依然担任民团团总一职,并在安定一带进行革命活动。后来,他利用与石谦的同乡关系,当上了安定县巡官。1926年上半年,石谦先后升任营长和团长,谢子长就把自己领导的县民团编入石谦部四团三营十二连,并自任连长。谢子长经常对士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讲解马列主义常识,他还在连队组织成立了士兵自治会,举办俱乐部,让士兵学唱《国际歌》《国民革命歌》《少年先锋队歌》等革命歌曲,演新戏,搞球赛等。他在部队中还提倡艰苦朴素,自己缝衣做鞋,禁抽鸦片和喝酒,使连队里很快建立起新的革命生活。谢子长还直接向石谦宣传革命道理,使石谦部下大部分官兵倾向于革命,在几个营、连都建立了党支部,100多名官兵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