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飚的一封信改变“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事实上,根据毛泽东制定的“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确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有33个,社会主义国家占大多数。之后一直到1969年耿飚出任阿尔巴尼亚大使时,包括法国、英国在内,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还只有50个,英国还只属于代办级的外交关系。
耿飚出任阿尔巴尼亚大使
阿尔巴尼亚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欧洲国家,在1949年11月就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54年才互派大使。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那半个的徐以新,为第一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耿飚是新中国派往阿尔巴尼亚的第五任大使。耿飚出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前,已有两年没有安排人出任该国大使。
1969年中共九大上,耿飚被选为中央委员。因阿尔巴尼亚当时是我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与战友,因此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显得非常重要,毛泽东决定派一位中央委员去当大使。5月6日晚,周恩来专门召见了耿飚,告诉耿飚,中央决定派他去阿尔巴尼亚任大使,还告诉耿飚:你是九大后派出的第一个大使,并要求耿飚马上赴任,尽快动身。耿飚请示对阿尔巴尼亚外交工作的指示方针,周恩来说,中央对阿尔巴尼亚的方针是:加强团结,友好合作,增进友谊,并肩作战。
耿飚一行从广州乘机起程,经巴基斯坦转机,1969年5月16日抵达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副外长马利列到机场迎接。
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岸,北接塞尔维亚和黑山,东北与马其顿共和国相连,东南邻希腊,西濒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国土面积为28748平方公里。
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亚人的后裔,公元前167年,阿尔巴尼亚被罗马占领,此后的两千多年,阿尔巴尼亚不断被欧洲强国侵占。1943年,德国入侵阿尔巴尼亚,从意大利手中夺取并控制了阿尔巴尼亚,直到1944年11月29日,阿尔巴尼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并夺取政权,解放了全国。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成为欧洲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