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空之境”茶卡盐湖3000年开采史和盐业发展史
茶卡盐湖盐业的开采食用,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仙海即今青海湖,盐池就是茶卡盐湖,这说明茶卡盐湖和青海湖的发现一样年代久远。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
自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官方开始对茶卡盐湖进行大规模开采,并定有盐律,对盐业实行垄断经营。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立了丹喝尔厅盐局,标志着茶卡盐纳入了有序经营管理轨道。
民国初年,青海湖盐之利一直被当地军阀控制,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麟(马步芳之父)家族成西北最大盐商,后被马步芳军阀及其官僚垄断资本控制。
1937年,民国政府组织英籍盐业专家西北盐产调查团,对茶卡盐池实地调查,确认茶卡盐品质之佳优于其它,氯化钠含量95%。
从古代到解放前,盐湖的开采一直使用四大件(铁锹、耙子、钻、铁漏勺)进行人工挖掘,由 人工手推肩扛运出盐湖,再用耗牛、骆驼经"茶马古道”运至涅源及甘肃各县,畅销于陕西汉中、西安一带。
1949年9月5日青海西宁解放并成立盐务管理局,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的建 设和发展,建成茶卡盐厂。
新中国成立后,釆盐逐步实现了机械化,产量得到很大提高,其原盐、再生盐、加碘盐、营养加锌盐等畅销全国。
从简陋陈旧的设备到如今生产、筑装、发运的高度自动化、机械化,拥有迄今国内最为先进的大型双刀轮采盐设备,使茶卡盐湖成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食用盐)生产基地。
纵观茶卡盐湖盐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到这辉煌的背后,是茶卡盐业人辛勤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卡盐湖留下了许多工业遗迹,成为这里独一无二的原生态盐湖工业活景观。
▲盐工礼堂位于景区中心地段,建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原茶卡盐厂集影剧院、会议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建筑,可供900人同时使用。它承载了数代盐业人的甜蜜与苦涩、欢笑与泪水。
▲小火车和运盐轨道
小火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运输盐的主要工具,火车轨距仅60cm,部分铁轨系1904年沙皇俄国所造,每列小火车可承载20-25节矿斗,运行时间长达30多年。现在它静静的停在这里,望向远方的群山,仿佛诉说着老一辈青盐人的艰辛与功绩。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盐湖水体充裕,"溶洞"较多,不适合公路运输,老盐工们经过考察、试验,选择采用矿山小火车运输青盐,每列牵引30一35个矿斗,每个矿斗能承载1吨大青盐。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