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兴: 关于黄冈学的研究与思考
黄冈文化史及其研究史上第一人是晚唐诗人杜牧,他在黄州任刺史时,被后人称之为黄冈文化的开宗师祖师,他在黄州期间写出了《赤壁》《忆齐安》(黄州)《齐安晚秋》《齐安郡》等诗作,第一次高举了黄州(今黄冈)文化的火把,照亮了黄冈乃至鄂东大地上地域印记文化传播、传承、传扬的探究与奋进征程。今天如何探究构建"黄冈学"学科知识体系与黄冈文化谱系问题是当下黄冈人面临着历史、现实与时代交给的必选题和必答题。"黄冈学″学科知识体系与黄冈文化谱系是一座自然与人文融合、古代与当代连接、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对接、"可移动式博物馆″的黄冈与"沉浸式博物馆″的黄冈互动的一种高维度的"大文化″综合体。所谓黄冈学学科知识体系: 黄冈学,又名黄冈研究学,是指以蕲黄(即蕲州、黄州,今鄂东地区的故称)(即古黄州府、蕲州府[现武汉市黄陂区、新洲区])区域为中心,所涉及的历史文化、人文活动、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系统性、地域性、深度性研究的学科。蕲黄文化谱系是中华文化大系统中的区域性文化,而“黄冈学”学科知识体系必然是一门研究区域性的学科,它既涉及政治、经济、历史、人文、地理、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专业学问,又是以蕲黄人为研究对象,涵盖了地理、文化、经济、人物、历史、哲学、社会等人文科学的一门专门的学科,还涉及黄冈全区域内的建筑、园林、宗教、艺术、产业、科技以及文化遗产(遗址、遗迹、典籍)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等内容;既指涵盖了远古时期,又涉及了当下发展时期;既覆盖特殊的物质文明、人本文明、制度文明、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又包括农耕文化、工业文明、科技文明;既关注当下地域文化的形态,也关注地域文化传统。蕲黄文化谱系是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谱系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文化学的角度讲,黄冈在中国极具代表性,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历史学家罗威廉教授从中国2800多个县域中选择麻城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黄冈学学科知识体系既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反映着中华科技文化的融合。蕲黄是禅宗文化、中医药文化、东坡文化、造纸文化发祥地,蕲黄文化谱系涵盖着中华多元文化、多样宗教、多种戏曲的丰富历史遗存。通过对解蕲黄史及其“蕲黄文化”现象,蕲黄地域的对象、内涵和外延研究,并研究与探索地域文化体系及文化基因及动力机制。蕲黄文化谱系现象是蕴藏着极其深厚、丰富、多彩历史文化底蕴、历史沉淀,有着地域性、独特性、鲜活性。蕲黄全域11个县(包括现武汉黄陂区、新洲区),乃至鄂东阳新、鄂城(今鄂州)、大冶,有个县为千年古县,在全国较为罕见。蕲黄有其完整文化体系即地理(地缘)学、革命(精神)学、产业(科技)学、服务学、物种生物学、地域文化学、文化历史学、文化标识学、风景名胜学、当代名片学.通过学术力量,透过对蕲黄文化现象与特征及其发展轨迹广视角、多层面、全方位观察与研究,“蕲黄“文化基因与特质,精神内核与密码是“开拓创新、勤劳朴实、开放包容、革新图强"精神体系。蕲黄文化现象的最为显著特征,表现为四大名片:蕲黄禅宗文化、东坡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这些既是一大组团历史文化遗产,又是一连套国家级靓丽地域名片,更是一组群巨大的精神财富以期通过对蕲黄(黄州府、蕲州府)全区域内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等方面综合研究和应用研究,通过对本地域文化现象及其以地域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和地域“文化形态”研究,重视地域文化性格和地域文化精神的研究,以期构建以文化资料库和数据库为支撑传承、保护、开发体系,深化对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全面、科学地做好地域文化遗产的弘扬、保护、开发、展示,促进原由研究文化现象转型为服务于、反哺于指导当下经济、科技、文化等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造福社会进步和文化建设。从而通过研究地域文化“黄冈现象”与探索“新黄冈现象”过程,构建“黄冈学”学科知识体系和文化谱系传承、保护、教育、发展功能地域传统文化体系,将引发“黄冈学”学术效应,引爆“黄冈学”实践效能,在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研究蕲黄文化现象,有助于传承、创新、活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蕲黄地域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助于不断地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明自信、精神自信;提供强大的文化力量、思想力量、精神力量,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富强和谐美丽现代化强国及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伟大目标的新长征和新纪元,构筑永续的文化、思想、精神动力与实践力量源泉,再创新的历史辉煌,是有着极其特殊的文化影响和文明座标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