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兴:黄冈"三大维度″历史底蕴与"黄冈学″显学意涵
黄冈,地处北纬30°(北纬29°45`至31°35')东西贯穿全境。雄踞被地理学界称之为东秦岭的大别山麓,俯卧长江之滨。北接河南信阳、东连安徽六安、南与本省黄石、鄂州,江西九江隔江相望。地处在九华山、天柱山、庐山“名山”佛教圈;江苏南京栖霞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江南三绝”佛教丛林“名刹”圈;大别山,汉武帝惊呼:“此山之大,别于天下”。 司马迁登上大别山主峰后,观赏了南北二侧的景色不禁感叹道:“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李白感叹:“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因此而得名。此山大别于他山也!”大别山由此得名。山之北是河南,是中原,习惯上归属北方,山之南是湖北,是长江,当属南方,山之西连接从西部逶迤而来的秦岭余脉,山之东是华东安徽大地。大别山东西承接,南北分属,界限分明,显示出大陆版图中唯一能分出东西南北的地理座标点位置。大别山,500里素有“中原第一峰”的大别山蜿蜒于此。也是长江与淮河地理分界线,华中植物库,天然绿色屏障,高度从400多米至1700多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低海拔杉木、柳杉、马尾松等人工林成片分布,浑厚辽阔。林中杉木、柳杉主干挺拔,生长茂盛;马尾松枝干苍劲,郁郁葱葱。栓皮栎、青冈栎、枫香、黄檀等生机盎然。上苍对黄冈人厚爱、眷顾馈赠给能防风抵御自然灾害的绿色天然屏障一座山脉大别山,能集防洪排涝一体天然巨型水利工程长江。所谓“大别”是指气候之大别、物产之大别、文化之大别。从地理空间来侃,黄冈是东西南北的交汇之地;从从水系来看,南北以长江为界,东西以巴河为界,交点在巴河的长江口,既是文化的交汇点、又是军事的交汇点,所以黄冈是兵家必争之地和重要的军事屏障。大别山是中部地区南北两大流域的分脊线与分水岭。从地进分界线来说,大别山将中原与华中地区一字分开,就有我国南北地域风情大别之山之说。大别山南岸的水流进长江,属于长江流域。因大别山是长江和淮河的地理分界线。大别山北岸的水流向淮河,属于淮河流域;在1800多种中药材里,大别山地区就有1600种。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典医药学集大成之作。长江主江岸线黄冈段全长212.9公里,洲滩岸线68.3公里;连缀近100个湖泊和1000座水库,发源于大别山脉的举水、倒水、巴水、浠水、蕲水、华阳河等六大水系,汇合成3700多条支流, 215.5公里长江均自北向东南环绕流经本市市域注入素有 “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 本文试从区域人类文化及区域人类文明史层次论乃至流域文脉来考察和解析 “黄冈学”视域下的器物(物质)黄冈、制度(行为)黄冈、观念(意识)黄冈的“三大维度”与黄冈学显学意涵正相关,全域地全文脉地认知"黄冈现象"及其文化密码和特质基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