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一一以黄冈大别山为例
文化自信问题,是一个民族信仰的核心问题。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朋史,最根本的动力与源泉在于拥有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价值取向,在于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则拥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劲的活力和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在于拥有民族自身文化系统和优秀传统文化密码,支撑和保障本民族经久不衰和历久弥新的信仰力量和文化基因,能使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高度融合与配置的有机统一,而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而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和文化内核。本文试从文化"三自(自信、自强、自觉)视角,以黄冈乃至鄂东为例,全新审视黄冈大别山中华优秀传统医药地域文化特质和文化基因及其发展历程,以期更好地以高度文化自信、自强、自觉地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技文化、健康养生文化、康养旅游文化),传承弘扬、发展、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涵养源泉。
黄冈大别山是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健康养生文化)、佛教禅宗文化、东坡文化三大国学地域文化发祥地,并已成为黄冈地域的人文、地理标识,而名扬天下。在这片极具“神奇、神秘、神话”土地上,诞生了本土籍古代“四大名医” 。黄冈古代“五大名医”(客籍一名[王叔和’,本土籍四大名医,就是北宋(蕲水)【今浠水县】被称为“医王”医学家庞安时;明代(罗田县)被嘉封“医圣” 临床医学家万密斋;明代(蕲春县)被敇封为“文林郞”的 医学家李时珍;清末(广济)【今武穴市】医学家杨际泰)]现象,本土籍四名医家有着共同特点:就是出生在鄂东,成长在鄂东,成功在鄂东。通过我们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史料考究和分析,归纳起来背景(地理、人文、产业〉因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从文化自信视阈审视黄冈乃至鄂东“五大名医”地域中医药传统文化现象与特质
文化自信问题,关键在于审视其地域文化的特质根基与成长成熟的土壤环境。因此,从源头上,探寻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文化自信,不是凭空设想的空中楼阁,而是有着深厚自然、人文、社会的根基。经过对鄂东地域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现象及文化特质探究、观察、梳理,主要有如下方面。
1、 地理医药景观。1、区位独特性。黄冈乃至鄂东地处面临南临黄金水道长江(大江即名水)之滨,北依天然药库大别山(大山名山),东北面大别山高峰突出,群山环抱起伏,峻岭连绵不断,大小湖泊河流镶嵌于境内,自古水道是人们出行重要选项。交通便利,便于中医药交流、中药材交易、中医技术推广应用。地处大别山、天柱山、幕埠山之间。大别山华中第一峰。华中天然植物库。2、自然多样性。(1)天然山脉生态系统。鄂东东北面大别山高峰突出,群山环抱起伏,峻岭连绵不断。地势北高南低,海拔落差1 700多米,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据《鄂东四大名医》一书介绍,全域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山峰94座,500米以上的山峰556座,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高达1729米,西南面对奔腾不息的长江,流人境内全程长189公里,举水、巴水、浠水、蕲水、华阳河等六大水系外联长江,内纳大小支流3600余条,自西向东,有感官湖、大源湖、太白湖、武山湖、马口湖及白潭湖等10大湖泊镶嵌 于境内。地势由北问南逐渐倾斜,大致可分为东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区、西南部平源区3个地貌特征。(2)气候环境适宜湿润。 因此处中纬度、属亚热带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 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为1 772~2 070 h,全年无霜期在240~270 d,年降雨量822~1 397 mm,气温暖和,雨量充沛,土、光、气、水等自然环境优越都极适宜于诸多动植物包括中药材生存、生长、繁殖,故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3)独特森林生态景象。海拨高度呈梯形生态。〈高山)丘陵、平原分布其间,适合于不同海拔高度山峰中荮材生存、生长,有着良好闭环生态系统。3、药材资源多样性。平原、丘陵、湖泊港汊等地理环境,适宜中药材多样性。地产药材1000多种,中草药基地种植面积超过60万亩,驰名中外的“九资河茯苓”、金银花等名贵中药材年产量突破6万吨,被誉为“大别山药用植物资源宝库”。据黄冈市农业局统计,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药材分布在黄冈市境内的野菊花、金银花、茵陈、水菖蒲、香附子、女贞子、夏枯草、马鞭草、车前草、蕲艾等达663种,其中植物类136科564种,动物类28科69种,矿物类18种,菌类8种,其他4种。据1986年全国药材资源普查结果,全市野生药材品种达1 181种,其中植物类208科1 132种,动物类30科40种,矿物类9种,被誉为“大别山药用植物资源宝库”。罗田县“九资河茯苓”早在1914年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并被确定为出口免检商品[4],英山紫苔山“英山桔梗”曾获1938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当今其中道地药材品种近300种,重点品种达70多种。201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5万亩,药材产量17.2万吨,总产值22亿元,中药材500亩以上连片基地115个,药材种植专业户1.38万户,药材专业村313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90多家。先后有湖北麻城九州中药发展有限公司菊花基地等4个基地通过GAP认证,2015年蕲春县启动蕲艾夏枯草GAP认证工作,已通过认证的基地数位列全省第一,省科技厅公布的10家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基地,黄冈有5家入列,居全省首位。本地区道地药材如罗田茯苓、英山桔梗、麻城菊花、团风射干、蕲春“四宝”(蕲龟、蕲蛇、蕲竹、蕲艾)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以广济为例,中草药品种有132科、500余种,估算总蕴藏量约为630万公斤,其中,大宗药材品种50个。蕴藏量较大的有薄荷药25万公斤以上;木防已、石蒜、马鞭草、虎杖、小青草等均在10万公斤以上;益香草、香附子、茵陈、干姜、陈皮、夏枯草、野菊花等均在5万公斤以上;苦参、乌药、贯众、车前草、丹参、苍耳子、阴行草、箕盘子、亥白、女贞子、水菖蒲等均在2.5万公斤以上。等等。大别山区域堪称"中药材宝库",良好地理环境,客观地为"鄂东四大名医"成长、成才提供不可多得的采药社会实践、医药实验的场所和广阔舞台。形成了鲜明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地域效应,被人们称之为我国中医药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