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松:“无限风光在险峰”


  (李进摄影;图片选自网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主席《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诗作于1961年9月9日,最早见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毛主席诗词37首》。

  毛主席这首诗虽然提到仙人洞,但并非是写仙人洞的,是“题照”,是依李进同志所摄照片图景而题。因为,照片取景并没有仙人洞,而是仙人洞所在处“劲松”与遥望的云雾涛中的庐山一峰巅。

  (图片选自《毛泽东手书真迹》;原图三片,笔者拼图)

  对毛主席这首题照诗的诸多注释中,笔者最喜欢的还是郭沫若《无限风光在险峰—读毛主席<七绝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文的叙述与注释。

  郭沫若1927年“八一起义”前去过两次庐山,均是来去匆匆。此后,未能再去。在读到毛主席的这首题照诗后,才知道庐山有个仙人洞。为此,他还专门请教了康生,查阅过诸多资料和请教过其他有关人士。始知仙人洞自然形成,在佛手岩下牯岭西,传为火烧不死、水淹不死、也饿不死,还曾以神药救过朱元璋重疾的周颠仙人所居,是朱元璋病愈后访仙未遇的地方。洞中有吕祖龛,龛后有常年不竭不涸的“一滴泉”。康生曾于1959年7月5日与陆定一、陈伯达、乔木、田家英等随毛主席游仙人洞,并作小令《朱履曲》一首。

  郭沫若是收到李进所赠的照片后,仔细揣摩摄影者位置及照片取景,“才认真地读懂了主席的诗(郭沫若语)”,“才把主席的诗豁然贯通了(郭沫若语)”。那在云涛中劲挺的松枝,傲然从容;虽未取景仙人洞,但已关联到这是仙人洞的所在地,及其附近及远山的浑然景致;远方的峰巅在云海涛浪的流动中劈波穿行,更让人感受到的是,只有摄影者身处在更险峻的峰巅,才能有如此风光无限的摄影作品。亦由此便能凸显出毛主席诗句的深远含义。

  毛主席题诗之时,正是“美帝”和国际反华“大合唱”势力甚嚣尘上的时候。其时,又正值我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毛主席此时“题诗赞扬‘暮色苍茫’中的‘劲松’,赞扬它在‘乱云飞渡’中的‘从容’,这是寓有深意的。(郭沫若语)”毛主席是借“题照”,来抒发一个忠贞不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对嚣张群魔而毫不畏惧的英雄气概;是伟大中华民族迎击聚蚊成雷英勇不屈坚强意志的体现;是针对当时国内对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抗击美帝及国际反华势力和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信心不足个别现象的谆谆告诫。务必要坚定信心,要像“劲松”那样“泰然自若,从容不迫,毫不动摇。(郭沫若语)”读毛主席的诗,令人不由得便感到莫大的鼓舞和激荡灵魂的感染,顿生强劲的勇敢斗争的动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达其胜境而奋发。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这正是毛主席在以后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主席谆谆告诫人们,绝不能被困难征服,不要半途而废,不要做投降主义者。要有无所畏惧勇敢攀登的精神,就必然能登上“险峰”,去领略那峻险之巅的“无限风光”,享受胜利成果的喜悦与幸福。对于那天生膝盖骨软畏难颤抖和屈膝下跪的人来说,“险峰”是永远攀登不上去的,是无缘享受“无限风光”之美的。“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真实意义,即在于此。

  毛主席诗词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高超的,此诗虽才28字,“既有生动活泼的形象,又有平易近人的深刻的教育意义。(郭沫若语)”令人每读即新,总有深入心底的新的感触。无论是那时还是现今,其意义永远不衰。每每读之,总会把人的心带到“劲松”处,以“劲松”作为做人的标准,“向它学习,和它竞赛;要藐视任何艰险,做不断的努力,攀登上最高峰去,领略无限的风光。(郭沫若语)”

  要想建成社会主义大业,“就必须把革命进行到底。要把革命进行到底,是要经过不少的险峰的。如你害怕艰险,半途而废,或向敌人投降,那你就不能使必然的世界飞跃进自由的世界,你就无法领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风光。(郭沫若语)”

  “要建成社会主义,是需要有无数的雷锋式的人物的。让我们人人都成为雷锋吧。人人都要求自己不为任何反动势力所动摇,不为任何困难环境所屈服,而成为一个大公无私,立场坚定的人。(郭沫若语)”

  反复品味、揣摩毛主席的这首题照诗,感受着主席的睿智、博大、一如既往而坚不可摧的革命理想,沐浴着主席思想、精神的甘霖。“劲松”一个劲字,顶天立地;“从容”之中,任“乱云飞渡”,岿然不动。由对自然景物的切身感触,潜移默化感受到更加重要深刻的人生启示。

  毛主席的诗是以中华民族整体化传统文化融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以整个世界为创所对象,浑然把天地人“三才”融为一体,以诗人哲人思想兼容的独具天赋来吟咏世界万象。“烛照三才,晖丽万有”(梁仲伟语),境界至高无上,是真正意义的诗人。所以,毛主席的诗词能穿透时空,洞彻人心,具有无比的感染力与永恒的生命力。

  纵览古今诗坛,虽山头林立,圣、仙、神、狂,佳句流传,大都是仰天无奈的慨叹,或风花雪月无聊之呻吟。有谁能与笔扫雷电,泼墨风雨,俯瞰世界,胸纳寰宇,“小小寰球”、“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伟大的时代巨人、智慧巨眼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主席相比肩呢?

  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不知有未?

  呜呼!伟人已逝卌四载,诗坛荒芜,世界已无振聋发聩之声,尽处怨叹挣扎之中……

  (笔者书)

  (朱树松2020年7月9日)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