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闽中战斗故事】黄国璋左丰美拔除反动“土围子”

2020-12-28 10181 1
作者: 方进枝 郑栋铃 来源: 红歌会网

  1943年冬天,正值抗战末期,国民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更加猖獗,中共福建省委从闽北搬迁到闽中游击区的长乐县江田镇南阳村。距离南阳村十多公里的福清县城头镇黄墩(旧称方当)村祠堂,地处长乐、福清的交通要冲,并改建成碉堡式的军事堡垒,驻守一个保安中队。中共省委决定拔除这个反动“土围子”。

  福清县保安大队曾潜伏一名地下党员俞昌瑚,系闽中游击队副支队长俞洪庆的胞弟。但不久,保安大队长徐汉民开始怀疑俞昌瑚。省委领导决定把俞昌瑚调回省委机关做保卫工作,但要求在离开之前搞到一批武器,以充实扩大省委机关的武装力量。

  俞昌瑚早就把方当祠堂的敌情向闽中特委和省委详细汇报。方当祠堂位于方当村北面的制高点,东西边门关闭,还用石头将门框封死;门前埕墙高有七尺,屋顶像个小碉堡,只留大门出入,大门、埕墙口都有岗哨。保安队长吹嘘方当祠堂“一人挡住,万夫莫敌”。

  1944年农历11月一天晚上,闽中游击队司令员黄国璋和省委军事部长左丰美[1],带领闽中游击队副支队长俞洪庆、二队长郑书程辖下五十多位指战员,由省委机关驻地南阳出发,进入福清经上笼、梨洞、五龙、十二、岩兜,往方当祠堂运动。

  游击队到达目的地方当村时,已是深夜十二点。方当祠堂建在村北,与村落民居只有一田之隔;祠堂前的大路,正是福清县城到城头和长乐县松下、大小祉的必经之路。长乐县大小祉、松下沿海,盛产海鲜,渔民们天天晚上成群结队点灯挑来福清县城出售,都一定要从祠堂前经过。要拿下驻守在福长交通要道的国民党保安中队,我军游击队最初方案是,只能智取、不能力敌。

  俞昌瑚带领两个全副武装战士,拿着县保安大队长徐汉民手令,经过双重岗哨进入保安中队部。俞洪庆亲自带郑书程等七个人,到祠堂墙边打探祠堂内动静,其余队伍埋伏在祠堂北面的山上附近,等俞昌瑚发出暗号。黄国璋、左丰美看着夜光表,三十分钟过去了,未见动静。黄国璋把队伍交给左丰美,亲自带两人摸黑找到俞洪庆。黄、俞二人心急如焚又等了三十分还是没消息。这时,巳经是下半夜一点钟了,长乐来福清卖鱼的渔民被阻拦在祠堂前面,大家意见纷纷。因为鲜鱼不能耽误时间,天亮了来往的人更多,时间一拖,鲜鱼不鲜就卖不出去。黄国璋、俞洪庆也万分焦急摸入祠堂东边堵塞的门框探听,祠堂里传来吆喝声,断定俞昌瑚一定出事了,估计是保安队正在审问他们。时间又过了半小时,左丰美也摸到,三人一碰头,决定:智取不成,只有力敌!

  黄、左二人提出拿不到武器没问题,我军三个人在敌人手上,特别俞昌瑚早已被国民党发觉,必须果断抢救出来,否则势必危在旦夕。但敌人据守堡垒,我们无法硬攻。怎么打?两个方案:一个是“包围强攻”,但祠堂居高临下,四面没有掩体,我军目标全暴露在敌人枪口下。另一方案“引蛇出洞”,但敌人肯定固守而不会出来。想来想去,时间又过了半小时了。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