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机关报:抗战作品须对历史对未来负责
电视剧《雷霆战将》引发舆论批评被下架
抗战作品须对历史对未来负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柴雅欣
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阻挡日军攻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一次成功伏击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图为八路军115师战士在平型关公路两侧伏击日军。(图片来源:新华社)
图为近日在网络平台全面下架的抗日战争剧《雷霆战将》的剧中场景。(资料图片)
最近,一部名为《雷霆战将》的抗战题材电视剧播出后,因为“雷点”不断,引发舆论批评并被下架。
近年来,一些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脱离史实的内容受到批评,被网友称为“抗战雷剧”。这些作品暴露了怎样的创作误区?对于这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斗争,创作者应该怎样去书写呈现?
“抗战雷剧”暴露创作误区:脱离史实,违背常理
大敌当前先来一口雪茄,因为“我的士兵看到我在抽雪茄,心就不会乱”;
头发用发蜡涂得锃光瓦亮,冲锋杀敌时脸被战火熏黑,军装却没有一丝褶皱……
在《雷霆战将》中,八路军的作战条件、穿着、妆容格外“精致”。若是偶像剧,如此配置或许可以理解。当一部抗战剧以这样的面貌呈现时,观众顿生“时空错位”的感觉。
除了服装、化妆和道具方面的明显漏洞,该剧在剧情方面也受到质疑。有观众在社交媒体点评道:“八路军冲锋,不找掩护,大家排成一排愣冲还不受伤,这合理吗?”
近年来,一些抗战题材影视作品“脑洞大开”,或罔顾历史事实,或违背常理常识,或过度娱乐化,其情节之离奇夸张,令人啼笑皆非。
“有的抗战剧只是借用抗战的壳,实际内容与涉案剧、武侠剧、偶像剧并无本质区别。”采访中有关专家就此评价。
抗战作品不能背离历史真实,创作者应深入查证历史背景
演员再靓丽,道具再华丽,作品一旦背离历史真实、违背常理常识,就会失去灵魂根基。
据了解,《雷霆战将》是根据原著小说《亮剑》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以同一部小说为基础,15年前的电视剧《亮剑》叫好又叫座,剧中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成为家喻户晓的荧屏形象。
“据我了解,小说作者和《亮剑》编剧对李云龙的人物原型,以及他们在抗战中的事迹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小说作者也就父辈当年如何参与抗战做了大量采访,真实表现了那一辈人在抗战中的英勇形象。”知名编剧刘和平告诉记者。
尊重历史,前提是正确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刘和平认为,创作者必须全方位深入查证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战役规模、双方兵力、武器装备等。“有一大批对抗战历史特别感兴趣、了解特别多的观众,称得上是‘职业观众’。如果创作者对他笔下那场战争钻研和熟悉的程度还不如观众,那作品拍出来难免会遭人诟病。”
放弃了宣传阵地,艺术家的主旋律作品没有了舞台;
电影院任凭资本家宣传乱七八糟的东西;
戏子当道胡作非为,偷税漏税、淫乱吸毒。
管理影视的官员们难道不应当接受中纪委的审查吗?
-----“令人啼笑皆非”描述不准确,说的太温柔了,是令人愤怒至极!
管理影视的官员们难道不应当接受中纪委的审查吗?
放弃了宣传阵地,艺术家的主旋律作品没有了舞台;
电影院任凭资本家宣传乱七八糟的东西;
戏子当道胡作非为,偷税漏税、淫乱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