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归友好,历史归历史
前情概要:平民受难,铁证如山。
1938年2月18日,山城重庆,早春的空气里裹着一股清冷的山茶花香和少许尚未散去的年味。尽管时局艰难,老百姓们还是平安地度过了这个年份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明天就是雨水了,大家伙都盼着,望着一场春霖给这个硝烟弥漫的年头消消火。这天的一大早上,做工的到了工厂做工,种田的到了田里播种,读书的娃娃们也都到了学堂里读书。似乎一切都是祥和的,偶尔从天空掠过的飞机和远郊传来的爆炸声也没能够引起大家伙的注意。直到傍晚时分,空袭警报才响彻街区,大户人家的收音机里断断续续地播出了日本开始对重庆试探性轰炸的报道。
当年十月,日军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攻陷了武汉,就迫不及待地以武汉为基地开始实施对重庆的正式轰炸,妄想挟惨胜的余威瓦解中国政府抗战的意志。家住较场口鼎新街的栗远奎正和自己的哥哥、姐姐、妹妹一起在家门口的步行街上嬉戏打闹,此时此刻尚全然不知未来的五年多里将遭遇到怎样的磨难。
从这一年的12月开始,日本侵略者驾驶着飞机轮番对重庆市中心区无差别地投放燃烧弹和炸弹,战时首都的重庆一步步沦落为人间炼狱。据资料记载,仅在1939年5月的两次轰炸就导致了3991人死亡,2323人受伤,约20万平民百姓无家可归的惨状。栗远奎的家也被燃烧弹所引发的大火所吞噬,他和幸存的家人以及街坊邻居都躲到了防空洞里,一切正常的生活都随战火而灰飞烟灭。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潮湿阴冷的防空洞就成了年幼的栗远奎和他的伙伴们保全生命的栖身之所。
然而,嗜血的恶魔军团岂会轻易放过躲入防空洞中的无辜百姓。1941年6月5日,在防空洞避难的栗远奎遭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劫难,并亲眼目睹了人间的修罗场。这一天的傍晚直到午夜,日本的轰炸机连续地对山城实施无差别的、地毯式的轰炸战术。栗远奎和他的家人在防空洞外草草地吃过晚饭之后就一直躲在较场口防空洞的深处,突然,洞口出传来一声巨响,接着洞内的电灯和通风装置都不运转了。原来是日军飞机接到了汉奸发出的信号,有目标地对防空洞口和通风口实施了定点轰炸。不一会儿, 洞内的难民们就开始觉得缺氧无力,甚至出现了窒息晕倒,于是,大家开始纷纷涌向洞口以求生,然而,光线的昏暗以及呼吸困难引发的恐惧造成了互相践踏。据报道,这一天,在防空洞中死于窒息和践踏的死难者达到了一万七千三百余人。而栗远奎则是那极少数的幸存者之一。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庆大轰炸”受难者及其家属从来未曾忘记日本军国主义者加害在他们身上的伤痛。中国人民历来是珍爱和平,热爱友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纵战争罪犯的法律责任。今天距离那场苦难已经过去了七十九年。七十九年的光阴在人类史册中不过一页纸的分量,但却几乎是栗远奎和活下来的受难者的一生。然而,加害者毫无悔罪之意,遑论赔偿之行,这更是让他们的一生都活在“重庆大轰炸”的阴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