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再思考

2022-01-01 2832 0
作者: 张志元、李政隆 来源: 昆仑策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全面、科学地研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源起、发展与成就,对于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摘要】苏联推行计划经济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计划经济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所选择的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道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历史上发挥了工业革命的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通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等领域实现了迅速发展。苏联计划经济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也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在评价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应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客观分析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及在此基础上取得的历史成就,澄清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误区,总结其经验教训,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苏联的计划经济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它不是在理想条件下形成的,而是在强敌环伺的贫弱农业国逐步建立起来的。

  计划经济体制,即经济行为是以统一计划为条件的制度化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的实施与劳动人民广泛参与经济管理密切相关,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区别。

  计划经济体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力图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同时使苏联经济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脱离出来。在苏联,计划经济代行工业革命的职能,使苏联实现电气化与工业化,并为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一直以来,西方学者对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却持彻底否定的态度。

  苏联解体后,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反思,并给予其正面的评价:

  在许多领域里,计划经济克服了苏俄的严重落后状态;

  在扫除文盲、建立广泛的教育体系、建立多样的技术培训网、提升文化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工业化的实施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今天,大数据、云服务、自动化以及核反击系统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年苏联计划经济取得的成果的再延续。

  苏联为计划经济体制设计了ОГАС系统(全国自动化系统)。苏联在计划经济的中后期,试图以此系统作为解决资源分配问题的技术手段和方案。该系统在莫斯科建立计算机中心,其他地区建立二级中心,最后在各个经济重地建立终端,各个终端和计算机中心通过网络交换数据。该系统基于序数效用论推导出需求曲线,进而给生产部门提供指导。

查看余下9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