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对京汉铁路工人帮口组织的利用和改造——纪念“二七”大罢工99周年
【摘要】帮口组织是中共在京汉铁路组建工会时遇到的一大障碍。为消除这一障碍,中共对帮口首领和工人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方法,逐渐消除了工人中的帮口观念,增强了工人之间的团结。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爆发,既是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一次展示,也是对中共创建初期帮会、帮口政策及策略的一种检验。大罢工的失败,一方面反映了游民阶层的社会特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相关政策及策略尚且存在缺点与不足。
【关键词】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工人运动; 帮口; 帮会
近代中国革命与帮会、帮口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中共领导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90多年来,学界已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铁路工人中广泛、长期存在的帮口组织,曾是中共在京汉路开展工运工作的一大障碍。这一问题,已引起部分学者的注意(如周建超的《秘密社会与中国民主革命》(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蔡少卿的《中国近代会党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王永玺的《浅析行帮、会党与中国工会运动——也评六卷本〈中国工人运动史〉与此有关部份》(《工会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3期)、孔凡军的《党在创立时期对帮口和会党的政策与策略》(《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4期)、张军的《秘密社会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求索》2005年第1期)、韩振国的《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对帮会的利用与改造》(《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等均注意到中共与京汉铁路工人中的帮口问题),但学界并未对此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那么,京汉铁路工人中的帮口组织状况是怎样的?中共在发动和领导这次大罢工中如何破除帮口组织这一屏障?本文拟详细解剖中共与京汉铁路工人中的帮口问题,以期深化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及中共早期工运政策的认识。
一、京汉铁路工人帮口组织概况
帮口是晚清以来在城镇中按地域关系结成的一种劳工互助集团、帮派,是同乡会性质的地方主义组织。近代以来,战争频繁、外敌入侵、军阀割据及城市的兴起等原因导致大批流民涌入城镇,寻找就业和生活机会。据统计,1923年中国城镇约有劳工500余万人,其中近代产业工人约有200余万人,铁路工人约有11余万人(徐协华:《铁路劳工问题》,东方书局,1931年,第165页),大量产业工人的形成为帮口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近代工业集中的城镇、交通要道等处,帮口组织广泛存在,京汉铁路亦然。
(一)地域来源
20世纪20年代初,京汉铁路已有工人2万余人。工人中帮口林立,大多以地缘祖籍来划分派别。当时,京汉铁路工人中主要有福建帮、湖北帮、江南帮、安徽帮、天津帮、山东帮等帮口组织。长辛店、郑州及江岸车站是京汉铁路的三个中心段,这三地均设有铁路工厂,铁路工人较为集中,帮口组织也较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