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次拒签朝鲜停战协定:停战条件是靠打出来的
1953年7月27日,在经历了三年多的艰难战斗与谈判之后,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终于在板门店签署。不过,在此之前的1950年底和1951年初,曾经有十三个亚非国家和联合国提出两次停战提议,却都遭到了中国的直接拒绝。
那么,作为朝鲜战争的主要参与者,中国为何要拒绝这两次停战呢?今天铭苏先生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究一下当时的前因后果。
朝鲜战争本是南北朝鲜之间的内战,但是由于美国及“联合国军”的介入,演变成一场局部战争。
唇亡则齿寒,为了给新中国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志愿军在毛泽东的号召下,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1950年10月25日,中国志愿军对北上的“联合国军”发动突然袭击,由于“联合国军”此前并未获得中国志愿军入朝的情报,“联合国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到清川江以南。
为了将“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地区,1950年11月25日,中国志愿军13兵团在西线打响了第二次战役,力争围歼清川江地区的“联合国军”。11月27日,志愿军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对美国第七集团军的团战斗队和陆战一师进行围歼。经过第二次战役,美军在东西两线全线溃败,仓皇南撤。到1950年12月24日,中朝联军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了襄阳以外的全部领土。
美军在朝鲜战场溃败的消息传回国内,美军家属们愤怒了,他们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杜鲁门立即结束这场“愚蠢的战争”,并将他们的儿子接回家。
针对战场遭遇的溃败,杜鲁门从11月30日开始不停地召开高层会议,研究的议题从是否授权“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自主决定使用原子弹,到美国是否现在就承认失败,然后撤出朝鲜半岛。
对于是拯救美国部队,还是挽救国家名誉,这让美国陷入两难境地。根据后来解密的美国档案显示,美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美军彻底放弃了取胜的打算,但必须体面地撤出。但面对糟糕的战场局势,怎么才能体面地撤出呢?
为了达到目的,杜鲁门在11月30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要对中国使用原子弹。杜鲁门的表态吓坏了美国的盟友,也令许多亚非拉国家深感不安,他们不希望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为当时苏联也在一年前爆炸成功原子弹,如果美国在朝鲜战场对中国使用原子弹,那么苏联可能要对美国欧洲盟友使用原子弹作为回击。
为了阻止杜鲁门做出鲁莽的举动,英国首相艾德礼飞往美国劝阻杜鲁门道:“联合国军”除了通过谈判撤出朝鲜外,别无选择。为了停战,艾德礼甚至劝说杜鲁门不惜放弃台湾,并把联合国席位给予北京。对于艾德礼的好言相劝,杜鲁门并不买账,他称可以接受停火谈判,但不会放弃南韩、台湾和联合国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