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厂BA到村BA,中国的群众体育曾经有多燃?

2023-04-14 1726 1
作者: 云川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

  前段时间,台江村BA走红网络。一方小小的篮球场,周围人山人海。这几天,村BA影响力已经扩大到国外,篮网球星西蒙斯看到以后,提出要为马场镇村民捐建一块篮球场地。这不禁令许多网友好奇,台江村BA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比赛?

台江村BA观赛场景。来源/新华网

  台江县位于今天的贵州省黔东南州。由于篮球场地设在农村,参加篮球赛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因此当地人仿照NBA、CBA,给篮球赛起了个亲切的名字——“村BA”(BA,即Basketball Association),土洋结合,颇有趣味。台江与篮球结缘,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台江县少数民族多,节庆日也不少。每逢节日,村里的男女老少就喜爱组织篮球赛一起热闹热闹。近几年,在媒体和流量的加持下,台江村BA被看到,在社交网络中爆火。

20世纪70年代,台江县“苗寨女篮”赴毕节参加锦标赛的合影。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黔东南州委员会编《黔东南百年珍影》

  与汇集着众多职业球员的NBA、CBA不同,台江村BA是一场十分纯粹的业余联赛。亲临比赛现场,你不仅能看到百村大战、县域争锋,也能看到麻鸭鲟鱼等土特产奖品、密密麻麻的梯子……原汁原味,没有商业气息。这份“真实”与“地气”,吸引着五湖四海篮球爱好者到来。

  曾几何时,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各地的工厂、村社都有以车间、工厂、村社为单位的篮球队。为何新中国初期群众体育特别发达?风风火火的集体年代群众体育能有多燃?

  从体育救国到群众运动

  要解释新中国初期群众体育火热的现象,得从近代以来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说起。

  谈到“体育”,人们脑海中第一反应是比赛,充满竞技色彩。英语“sport”也主要指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不过,这主要是现代体育给人的观感。我国传统体育的项目,如类似曲棍球的“捶丸”、类似花式足球的“蹴鞠”,在竞技性外,更突出的是娱乐性。

  近代以来,受西方体育思想影响,我国的体育运动从传统体育开始转向现代体育。在此过程中,“体育”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责任——救国。20年代初,“体育救国”思潮在国内颇为流行。

  最早,有识之士认为“体育救国”的内核是“尚武”。为此,洋务派曾将体操引入新军训练。北洋水师学堂的学员王恩溥回忆,最初学堂练习的是德国操,平时也都会演习方程操和军事操,戊戌年以后,学堂的德国操改为英国操。时人眼中,只有强兵尚武才能够抵御外国入侵。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兵操在国内走向衰落,比起较为刻板的体操,人们开始崇尚更为自然的体育运动。“体育”开始与强身健体、强国强种关联。1915年,上海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召开,体育家王正廷观赛完后感慨:“吾国文弱已达极点,故国家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今欲救国必先强种,既欲强种,非男女体育同时提倡,不可奏效。”在强国强种观念的影响下,现代体育发展迅速,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开展全国运动会次数达四次。不少地方都修建了大型体育场。20世纪30年代,体育场的数量增长速度尤其快,1936年时,全国市、县体育场已超2800余个。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