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笔下的氢弹攻关真相

2023-05-24 1314 1
作者: 胡新民 来源: 党史博采公众号

  在新中国的光辉历程中,“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创造了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99年8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在回顾这段历程时感慨道:“完全靠我国自己的力量攻克了核武器的秘密,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战略需要的有自己特色的研制核武器的道路,这是何等艰难的历程,何等辉煌的业绩啊!”

  今天,我们重读于敏的《艰辛的岁月 时代的使命》,不但可以深化我们对那段历史的正确认识,而且可以促使今天的人们更好懂得如何与时俱进地克服缺点,少走弯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的哲学著作是怎样指导氢弹研制的

  国际上习惯用从首次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的时间间隔,来衡量各国早期核武器的发展速度。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到氢弹试验成功,中国在五个核武器国家中是最快的。美国用了87个月、苏联用了75个月、英国用了55个月、法国用了102个月,而我国仅仅用了32个月。其实,如果依照美国的爆炸氢弹装置的标准,我国1966年12月28日就已经成功进行了氢弹原理爆炸试验,那么所用时间才仅仅26个月。

  于敏在文章中说:“正当我对基础科学研究满怀兴趣,希望乘风破浪、有所发现和建树的时候,1961年1月份,有一天钱三强先生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非常严肃和秘密地告诉我,希望我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60年代初是我国集中力量突破原子弹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二机部部长刘杰、副部长钱三强想,氢弹比原子弹在科学技术上要复杂得多,突破原子弹以后,氢弹要快上,就要早做准备,早做预先研究。这也是他们很重要的意见。”

  “希望乘风破浪、有所发现和建树”是当时大环境的写照。“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可追溯到毛泽东1958年6月21日的讲话:“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刘杰和钱三强都一直在考虑如何落实毛泽东1958年的指示。1960年12月的一天,刘杰约钱三强谈氢弹话题,商量如何为氢弹研制先行一步。钱三强在介绍了一些关于氢弹的基本特点后说道:“需要有人先作探索,宜早不宜迟。”后来“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在赋钱三强诗中概括道:“预为谋”,并作注释:“三强重视‘预为谋’,即事先的计划和准备。”

  钱三强1980年在《温故而知新》一文中写道:“毛主席在论述如何取得战争胜利的时候,曾经引用过一句古人的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能成功:如果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要失败。科学研究对工业生产来说就有个‘预’的关系。”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