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度和苏联的教训说起(修改版)

2023-07-17 2394 0
作者: 铁沐臻 来源: 毛思想研究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印度至今无法站起来,很重要因素就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没有枪杆子的、非暴力“反抗”的对内重要代价,就是保存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占印度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生活在极度贫困的原始状态、保持极度原始的生产方式,地主剥削土地制度和原始生存形态使印度劳动力无法集中投入现代工业生产。内部问题由于地主阶级对土地和主要劳动力的束缚无法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工业生产劳动力——表面上印度人口众多,实际上能当工业化劳动力的却没有多少。内部多数人口束缚在地主剥削土地所有制下,也根本无法使印度形成内部的足够广阔的工业品市场需求。

  2:由于“非暴力”争取“独立”,印度经济命脉、科技命脉产业对欧美帝国主义国家严重依赖,不得不靠对外贸易维持自己的工业,而自己无法集中力量独立建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即使是现在他们的“电脑信息加工技术”,也是主要靠出口到国外来进行生产循环,内部由于贫民为主,市场极其狭小,印度看起来可圈可点的支柱产业不得不依靠外资、依靠对外贸易,他们做的软件再漂亮,也不过是给他们的帝国主义主子做贡品。

  ​甘地为代表的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无法让印度拥有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他们的历史地位更加无法和消灭中国地主阶级、领导中国人民为中国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国无产阶级领袖相比。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1951-1980年世界几个主要国家的工、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与中国对照如下:

  国别工业(%)农业(%)

  中国12.5 4.0

  美国 4.0 1.6

  苏联 8.6 3.1

  西德 5.8 1.9

  英国 2.3 2.3

  法国 5.0 2.5

  印度 5.9 2.6

  ​从以上数据中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工业农业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国中都是最快的。

  可看笔者详细整理的毛泽东时代伟大成就数据:

  https://mp.weixin.qq.com/s/chK0x9faJKQP905QaW7XPg

  3:没有强有力的风俗整合,是印度广大人口——农民阶级(特别是贫民)生存地区仍旧保留着种族歧视风俗、原始社会风俗、极其分散落后的社会生存状态,印度仅仅是名义上“独立”。而实际上,印度还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奴隶,是地主的奴隶,丝毫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和解放,披了“新社会”皮的旧社会。想要集中统一、想要移风易俗,只要不搞内部彻底武装的反帝反封的大变革,就是空想。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