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到“不许外国人欺负中国人”

2023-07-24 2675 1
作者: 党人碑 来源: 党人碑的熟人茶馆

1931年,上海“大同幼稚园”师生在“法国公园”的合影

  这是一群1931年的小朋友,他们中大多数人,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其名。

  只知道其中:

  中排最左边,这个个子最高的小男孩儿,叫杨永福,当时还不满九周岁。

  中排右侧第一个孩子杨永寿,旁边是他的弟弟杨永泰。

  三杨是亲兄弟中,永福为老大,永寿是老二,永泰是老三。

  他们还有自己的真名,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

  这张合影是三兄弟唯一一张合影,也是毛岸龙人生中第一张和最后一张照片。

  三兄弟的父亲叫毛泽东,母亲叫杨开慧,他们的小伙伴和他们一样,都是革命者和烈士的后代,多数人都没能活下来、长大成人。大同幼稚园撤销后,估计就是流落街头,自生自灭,或者被送人,被卖掉,由于“一二·八”和后来的抗战,就再也没有下落了……

如今的上海复兴公园(原“法国公园”)一角

  这些革命孤儿合影的地方,如今叫“复兴公园”,当时叫“法国公园”。

  当时的法国公园,门票年票一元,单次一角,12岁以下儿童免票,外侨和华人都能进园参观,但此前是不许中国人进来的,当然“除西人之佣仆外”,即“但照顾外国小孩的中国阿妈和伺候洋人的华仆可跟其主人入园。”

  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里,曾经提到过1922年夏天,他看到法国公园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规定。

  前几年公知们热烈洗地,说洋大人是最爱中国人的,怎么可能搞这种歧视?

  正好曹聚仁先生有个回忆,给方志敏烈士作了证明:

  “辣斐德路的西头,便是‘法国公园’。他几次邀我到公园去玩,我都不曾去。一则,我是一直穿了布长衫,犯不着去‘丢脸’。二则,我们那时“反帝”的狂热,使我不愿低头。直到公园开放了,我才进入那里。1931年以后,我就住在法国公园附近,就变成那里的常客了。”

1939年,一对母子在上海“法国公园”的合影

  顺便说,杨昌济先生,也就是照片中三位小朋友的外公,也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岳父、杨开慧烈士的父亲,正好也有相关证言。1913年,他在《湖南教育杂志》第16期上,发表文章《教育上当注意之点》,内中提到:

  “上海西洋人公园门首榜云:华人不许入;又云犬不许入。”

  那么有没有方法混进去呢?

  当然了,你换身西服,穿得“洋气”些,冒充日本人。

  到了1929年,一位叫“画舫”的文化人,出了个能够让中国人“体面”建议,他说:

  “富丽堂皇的法国公园,在从前,我们中国的同胞和狗是不许入内的。纵是要走进去,也一定要穿西装;因为穿上了西装,可以冒日本人的牌。”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