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前三⼗年的科技成就之⼆⼗四(1976下)

2023-11-01 576 1
作者: 井冈山观心 来源: 井冈山观心1921公众号

  接上期。

  有⼈说,新中国前三⼗年的⼯业化是废铜烂铁;有⼈说,新中国前三⼗年没有什么成就;有⼈说新中国前三⼗年科技没有成就;也有⼈说⽂⾰⼗年更是没有科技成就。

  事实是什么样呢?

  笔者根据《中华⼈⺠共和国⽇史》、《伟⼤的⼗年》(1959年9⽉出版)、《中华⼈⺠共和国⼯业⼤事记》、《中华⼈⺠共和国经济⼤事记》、《⼈⺠⽇报》等资料,对新中国前三⼗年的成就做了整理,作为⼀个系列,逐篇介绍给⼤家。

  1976年7⽉4⽇新华社讯:⼀种对发展制酸⼯业、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的冶炼烟⽓制酸⼲法净化新⼯艺,在浙江富春江冶炼⼚试验成功。

  1976年7⽉6⽇滇藏公路建成通⻋。新华社报道:滇藏公路是继川藏、新藏公路之后,从内地到西藏的第4条公路⼲线。滇藏公路南起云南下关,北⾄西藏⾃治区芒康,全⻓716公⾥,横跨⾦沙江和澜沧江,同川藏公路的南线接头,通往拉萨。

  1976年7⽉23⽇新华社报道:津沪铁路复线提前接轨。贯穿河北、⼭东、安徽、江苏和天津、上海的津沪铁路全⻓1300公⾥,是连接中国南北铁路交通的动脉,是⾸都北京通往华东地区的主要⼲线。

  1976年7⽉30⽇吉林碳素⼚⼯⼈、⼲部和技术⼈员⾃⼰设计、制造成功我国第⼀台⼤功率直流⽯墨化电炉,为发展我国碳素⼯业,促进冶⾦⽣产作出了贡献。这种电炉与原有的交流⽯墨化电炉⽐,具有功率⼤,炉温⾼,操作⽅便,送电时间缩短,⽯墨化程度好,产量和质量提⾼,单位电耗降低等优点。据统计,⼀台直流⽯墨化电炉的产量,⽐交流⽯墨化电炉的产量提⾼1.8倍;平均每吨产品送电时间缩短65%,耗电率降低30%,优级品率提⾼3%。

  1976年8⽉2⽇新华社南京电:最近,我国⼜⼀艘万吨级钢筋混凝⼟浮船坞——“庐⼭号”,在南京胜利下⽔。“庐⼭号”浮船坞总⻓158⽶,宽32⽶,⾼14.7⽶,下沉最⼤深度12.2⽶,排⽔量为28500吨。它的举⼒为6500吨,可以抬举“东⻛号”类型的万吨级海轮进坞修理。“庐⼭号”有全套修理⼤型船舶的机电设备,⾃动化程度⽐较⾼。坞体材料均采⽤钢筋混凝⼟结构,与同吨位的钢结构浮船坞相⽐,可以节省⼤批钢材,⽽且具有使⽤简便,机动性⼤,抗腐性强等特点。

  1976年8⽉12⽇中国第⼀台⼤型透平冷冻机在上海第⼀冷冻机⼚试制成功。

  1976年8⽉23⽇中国第⼀艘5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连红旗造船⼚建成下⽔。

  1976年8⽉30⽇我国利⽤“⻛暴⼀号”运载⽕箭发射“技术试验卫星3号”成功。卫星重量1108公⽄。卫星运⾏轨道,距地球最近点为191公⾥,最远点为2145公⾥,轨道平⾯与地球⾚道平⾯的夹⻆为70度。卫星绕地球⼀周的时间为109分钟。.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从事研制发射卫星的⼯⼈、⼈⺠解放军指战员、科学⼯作者、⼯程技术⼈员、⾰命⼲部、⺠兵以及其他有关⼈员表⽰热烈祝贺。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