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后,《历史的回顾》推翻了陈昌浩的反思与总结

2025-01-18 3249 10
作者: 成都双爷 来源: 双石茶社

  1984年,83岁高龄的原西路军主帅之一徐向前由他人代笔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出版。这部回忆文字作出了与当年的陈昌浩迥然不同的结论,对陈昌浩所进行的反思和总结,对中共中央政治局47年前的历史结论,予以了全盘地推翻。而在距此25年前的1959年3月2日,徐向前在就西路军问题致中共甘肃省张掖地委的一封信中,还对1937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持拥护和认同的态度:

  中共张掖地委同志们:

  来信收到了,应你们要求写了这篇东西。由于我体弱多病,又加多年不执笔,这篇文章不论在内容、语法、标点以及修辞方面,不妥之处一定会有。此件你们认为可用时,请斟酌参考,如果你们认为不合适就不要发表。

  谨致敬礼

  徐向前1959.3.2

  西路军的失败,是张国焘反党反中央军阀主义路线的必然结果:西路军的失败,是我党领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一次最严重和惨痛的失败。我是亲身经历而又是西路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因之,这次失败,对我的惨痛教训也更觉得特别深刻而难忘!西路军是在党的长期关心培育和扶植下成长起来的一支经过千锤百炼,能攻能守,猛打猛冲的坚强队伍。它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具有对革命事业必胜的豪迈信心和为人民革命事业自我牺牲忠心耿耿的高贵品质。这支部队曾经在张国焘的错误路线领导下,南下北上,三次通过荒无人烟的草地,在冰天雪地,冻指裂肤、身无御寒衣著的情况下,日以继夜的行军和作战。在没有根据地的支援和人物力极端缺乏的条件下,与优势敌人苦战数月之久,而又能屡置敌人以重创。在每次战斗中,许多同志身负数伤仍坚持不下火线,继续奋战。在无后方无医药没饭吃缺衣穿的苦境中,在敌人惨无人道地杀害伤员的严重威胁下,仍能奋战不懈,毫无介意。在最后的紧要关头,仍能突破敌人的追击、堵击、截击的困境,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跋涉了漫长的沙漠,退入了新疆,在最后决战失败后,失散了许多同志,毫无气馁,经历了层层困难,回到延安后马上又加入了新的战斗,这种为人民利益激发起来的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只有在共产党领导和教育下,才能成长起来,只有人民革命军队才能具有这种异乎寻常的道德精神。

  西路军确实是一支百炼成钢的部队,他们打过许许多多的胜仗,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为什么在河西遇到“马家军”就吃了败仗最后只剩下少数人退到新疆呢?从这种惨痛的教训中,所得出的唯一的结论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必须服从共产党党中央正确路线的领导;必须遵从毛泽东同志所规定的中国革命的正确政治路线和正确的军事路线。毛泽东同志的久经考验的建军路线和指导中国革命战斗的战略战术原则,是引导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违反了这些原则就必然导致无情的失败。具体的分析具体的事物的思想方法,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这是任何一个马列主义者为要把事情办好,把仗打胜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西路军的主要领导在决策中不但违反了这些最基本的方法和建军作战的原则,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反而主观主义的违犯客观的事实,对客观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更加速了西路军的失败。由此可见,我们的军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军队。它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它不是个人野心家投机的手段,而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工具,它不仅仅需要具有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而尤其需要具有灵敏透彻的政治嗅觉。和违反党的领导,和脱离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的人进行严肃的斗争。人民的军队不仅要具有能攻能守的必胜信心,尤其要具有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培养具体的分析具体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也就是说,我们每个指战员要艰苦深入的钻研、学习并且遵循、应用毛泽东同志指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兼备的军人,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0条)

1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