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西路军基本解体
在这个当口,西路军大势已去,危在旦夕!
毛泽东也不得不考虑“军事增援”的效果和后果了。
3月9日22时,还不知道贺衷寒正在乘人之危搞了小动作的他急电周恩来:
甲、西援军现停止于白杨城、青石嘴之间待命。
乙、徐、陈所部在沙河堡仅占地十里被敌包围,粮水均缺,不能持久。
丙、全力用政治方法解决,并须速解免去军事增援为上策。
丁、此事须在你去南京之前督促张冲、顾祝同即速办理,并得确定结果如:
㈠二马撤兵停战。
㈡飞机送款弹。
㈢容许西路军安全东还,或容许其去肃州、安西。[1]
这已经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无可奈何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完全死心,军事救援的行动仍未宣布终止——次日,他仍在向刘伯承、林育英询问援西军和船工队到达的位置,并要求“援西军到达白杨城后,应积极鼓动指战员,克服困难,达成增援任务”[2]。
3月10日,周恩来会见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方得悉贺衷寒已在自己按双方商定内容拟就的提案条文上作了重大涂改,遂于当日将贺衷寒所作的修改文本急电中央,并提出:“在小问题上可作些让步,惟上述重大问题须中央考虑。认为这些争执基本上还是民主政治和红军独立领导问题,不是同顾、贺谈判能够解决好的”[3]。
同日,“徐陈”急电军委:“昨晚敌以几个团兵力,抢占我南、西柳沟野外中间地带,我集兵出攻,激战一夜未得出,因火力太弱,伤亡大,出击不易,敌占野外沙滩,层层筑工(事)已将三十军、九军联系截断,现已无粮,仍战中。附近地区均无粮缺水,转移不易,只有坚决死战,三百米内亦用电台联系,请天明与我们通报。[4]”
这个时候,“徐陈”也意识到,援西军这股“远水”已经解不了自己的“近渴”了。
这个时候,真就到了“谁也指不上,只能靠自己”的关头了——但还是晚了。
3月10日夜,西路军强行向西南方向杀出重围。11日凌晨时分,进至梨园口。
喘息未定,尾追而至的“马家军”3个骑兵旅又3个步兵团又围了上来。
又是一场血战,几乎是一步一个血坑,红军战士用刺刀、大刀甚至棍棒与敌人浴血搏杀,“马家军”死伤枕藉,团长谭成样、马占成也被击毙。但终因寡不敌众,红军也付出了重大伤亡:九军政委陈海松、二十五师政委杨朝礼、九军宣传部部长黄思彦、总部回民支队副司令员马有明等阵亡,五军军长孙玉清也身负重伤。
无奈,西路军又连夜行军百里,向康隆寺转移。
同日,得悉国民党谈判代表贺衷寒在已商定的国共谈判条文上搞了乘人之危的“小动作”,张闻天、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极为愤慨,即电周恩来:“请你立即估计此刻去南京或牯岭与蒋介石直接谈判的可能性,张冲等现在是否不愿你见蒋?现在问题非与蒋谈不能解决。黄埔系利在拖延,今日承认的明日又可反悔。如果承认贺衷寒所提各点不但非常危险,而且过几天有可能连贺案亦被推翻,因此决不能同意”[5]。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