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蒋介石扣留张学良后的复杂局面,毛主席如何认识和把握?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个伟大胜利,我们在观网开设专题视频节目——宝塔山下的制胜法宝,一起学习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这一专题的时间跨度,大概从1935年底中央到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开始,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包括如何突破困境,通过主动作为转变时局,促成国共合作,结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如何进行预见性的思想理论准备,如何在敌后打胜仗,如何发展壮大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还有在抗战中如何建党建军,如何建设根据地,如何处理统一战线中各种矛盾和摩擦等问题。
抗战时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是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洗礼之后,系统总结了胜利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又在指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实践中,解决了种种前所未有的难题形成的。这是一个极其曲折丰富、最后走向胜利的理论和实践过程,让我们一起踏上征程吧!
第一部分:扭转历史车轮
十八、放走蒋介石之后的战与和
这一节的主题是:放走蒋介石之后的战与和。
张学良放走蒋介石,尤其是他亲自送蒋介石到南京后,关键人物掌控在南京手里,双方的砝码和主动权易位,蒋介石会善罢甘休吗?这让西安事变的前景扑朔迷离。
蒋介石一到洛阳就手谕张学良,要他立即释放卫立煌、陈诚、蒋鼎文、陈调元4个人,还有几十架被扣的新式战机。张学良立即电告杨虎城照办。杨虎城与王以哲、周恩来商量,既然蒋介石都放走了,再扣其他人已经没有意义,不如索性一起放了。当时也有人主张,等张学良回来后再释放,但这个意见没有得到采纳,到27日下午就都放走了。
张学良临走时说:如无其他变化,争取两三天之内回来,最迟也不超过5天,但他没想到一到南京就被软禁起来,而且还要处理他。蒋介石通过宋子文暗示张学良,应有来京请罪的书面表示,张学良马上写了请罪信。蒋介石拿到后,立即导演了“审张”“判张”“赦张”“管束张”等把戏。
审判过程张学良很配合,但在结束时张辩白说:西安事变是为了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对蒋介石和南京政府不抗日表示不满。审判长制止他说:“‘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是你不抗日,失掉东北,现在没问你这些问题,你不要讲了。”张学良很激愤地说:“我一定要讲这些问题,现在是我最后讲话的时候,我一定要讲!”说到这里,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皮包,把“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命令他不抵抗的那份电报拿出来当庭宣读,并且说:“究竟是谁不抗日,现在我在法庭上要说清楚。”审判长怕他讲出更多的话,立即宣告审问终结。审问用了约20分钟,判张学良有期徒刑10年准予特赦,但又加了个“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哪想到,这一管束就是一辈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