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爆发时, 张学良在想啥?蒋介石又在干啥?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1周年纪念日,是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抗日战争的起点,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层层迷雾,看看“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北军为什么不抵抗?身为东北军总司令、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在干啥、想的又是啥?身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又在干啥?为啥他们都要把美丽富饶的东三省拱手让给只有区区两万人的日本关东军呢?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当晚,张学良和往常一样莺歌燕舞沉溺在温柔之乡中,更要命的是日本人突然袭击东北军北大营驻地时,东北军根本联系不上他们的当家人张学良,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到底是抵抗呢?还是不抵抗呢?
而他们的少帅张学良得知日本人发动侵略战争的消息,已经是9月19日凌晨一点钟了,他对部下下达的命令是避免冲突,不与抵抗。这就是东北军为何没有抵抗的原因。
那么,张学良当时到底是咋想的?这在他晚年获得自由后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端倪:“我当时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全中国, 我没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 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 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打不还手, 骂不还口。’是我下的指令。”
张学良之所以会有如此令人不可思议的想法,那是他觉得“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关东军经常故意挑衅制造事端,为避免给日本人扩大战事留下借口,张学良都会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来解决,可惜这一次张学良想错了。
张学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想法有着非常深厚和现实的背景。实力差距巨大是最主要的原因。在张学良看来,如果和日本、苏联这类国家开战,弱小的东北军必败无疑。多年后,他在《杂忆随感录》中写到:“在民国十九年的中东路事件,不是抵抗了吗?闹了个损兵折将,大为失败,内外责言”。
光绪末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主战场就在东北。日本人打败了俄国人,这件事情令许多东北军老将印象非常深刻,等到中东路事件,东北军又被俄国人打得满地找牙,他们自然就会联想,连俄国人都打不过日本人,东北军要是和日本人交手,岂不是更够呛了?
因此,在“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以为日军是挑事,就像中东路事件的苏联一样,满足了要求就会撤兵,谁曾想对方的要求就是领土。等明白过来后,张学良说:“这次挑衅的举动, 来势很大, 可能要兴起大的战争。我们军人的天职, 守土有责, 本应和他们一拼。不过日军不仅一联队, 它全国的兵力可以源源而来, 绝非我一人及我东北一隅之力所能应付。”
实际上正是张学良这种天真幼稚近乎愚蠢无知的想法,坐实了日本人的猜想:中国不敢一战,至少东北军不敢放手一搏。从而刺激了日本大规模出兵,才敢继续进行他们的疯狂豪赌:到了9月20日的时候,沈阳、营口、长春等地相继失守,东北空军的数百架战机还没有启动,就轻而易举地成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