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勋中唯一为通道芙蓉转兵会议题诗的将军
1931年,17岁的张宜步参加红军,他所在的部队是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由于曾经读过两年私塾,张宜步被安排在五军团39团二营担任书记员兼通信班长,并负责全营文化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1934年,20岁的张宜步开始随红军长征,先后担任红五军团39团二营书记员兼通信班长,红八军团卫生部书记、军团参谋处书记。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和军委主要领导人在芙蓉木林庵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红军前进的战略方向问题。毛泽东力主放弃去湘西会合二六军团的意图,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他的正确主张得到了与会大部分同志的赞同。解放后史称“通道转兵”。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时,担任红五军团39团二营书记员兼通信班长只有20岁的张宜步,跟随红五军团十三师师长陈伯钧将军率领的后卫军通过芙蓉、金殿等侗寨的真实经历,陈伯钧将军长征日记里这样记录: " (1934年)12月13日、晴,行军。由麻阳塘经黄家堡、马家坝、双江口[今通道县新县城]、罗屋[今通道县双江镇罗武村]、芙蓉到金殿,60里。”
"本来8时许即出发,后因友军阻滞,遂将主力停止在黄家堡之线,造饭休息。后卫团则在麻阳塘、长安堡一带占领阵地,掩护我主力前进。15时以后,敌人在长安堡与我后卫团接触。至20时许,我主力已通过双江口,进至罗屋附近,即闻从双江口附近传来枪声。是晚敌人一直尾追我至马家坝[离双江口5里]。次日2时许,抵达芙蓉[村],先头走错了路[从芙蓉向左一江头一黄江一金殿],又耽误了两三个钟头,拂哓后才到金殿。”
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任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到达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第771团政治处技术书记、青年纵队供给处政治委员,新编第四旅供给处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后勤部军工科政治委员,冀南军区供给处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处副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0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和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行政公署工商厅厅长、劳动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军衔,开国元勋,开国大校,建国后第一次授衔,所有授予将,校军衔的人都是为国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之人。1964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张宜步将军是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之人。
1996年张宜步将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为芙蓉木林庵会议写下一首"通道转兵" 诗:
通道转兵
艰难气氛‘飞行会’,‘木林庵’会址万山中。
通过弃北为西进,拔正航向毛泽东。
注: 渡过湘江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1934年12月12日,在通道县菁芜洲乡(镇)芙蓉村半山腰上的“木林庵”内召开了“飞行会”。当年,当中央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按原计划北上与红二方面军汇合;二是以毛泽东为代表主张北上改为西进。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张,后人称为“通道转兵”。从此,红军处于机动灵活地位。
张宜步将军是开国元勋中唯一为芙蓉转兵会议题诗的将军,可惜的是,2011年3月23日18时05分,张宜步将军在上海市逝世,享年98岁。张将军永垂不朽!
红军长征期间,张宜步创作并在部队流传的革命歌曲有10多首。这位先后3次翻雪山、过草地的老人衷心地希望:红军长征的歌曲永存,红军长征的精神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