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正主义时代:苏联的经济解体
前言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所谓“人性腐化”“和平演变”“外国渗透”等,而在于生产力的演变。苏联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尚未完全激发出该生产关系能带来的所有生产力,而一种生产关系在带来其所能提供的所有生产力前是不会灭亡的,因此苏联、乃至人类的第一次大规模社会主义实践本身是必然失败的。
在明了这点以后我们就可以分析苏联解体的实质,也就是从生产力ー经济的角度如分析。
从二十年代末到二战前,苏联的生产力一直在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公有制经济系统迸发出的巨大活力让世界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之恐惧,让各地被资本主义奴役的民众心生向往,这也是苏联离共产主义最近的年代。
然而,由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冲突,法西斯于30年代诞生了。作为资本主义最扭曲也最赤裸的表现,法西斯迅速表现出以直接战争手段掠夺他国经济的渴望,于是被当做对抗苏联的恶犬而被资本主义世界豢养。
最后的结果就是,法西斯的入侵直接摧毁了苏联大半的生产力,进而彻底摧毁了苏联经济的活力。恢复生产力需要的产能直接让苏联落后于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劳动力的大量损失进一步让重建困难重重、苏联培养出的大批即将接管政府工作的青年才俊悉数为国捐躯,结果直接导致经济进而政治开始停滞不前。
私有制本身就占据了无与伦比的生产条件优势,而公有制的经济条件又被战争所严重摧残,哪怕只错过几年,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在经济陷入停滞乃至退步以后,其政治就不可避免的开始倒退,以前就持资本主义理念的修正主义集团、受资本主义影响的知识分子、在新时代因为生产力发展落后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认为社会主义失败的新资本主义分子等逐步把持政权;并且因原定接班的社会主义者早已经牺牲,无人接替,就逐步固化成了资本主义官僚阶层,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由上到下的摧毁公有制国家,本文所叙述的就是那一段历史。
一、赫鲁晓夫对苏联公有制社会的破坏
⑴对苏联农业经济体系的破坏
斯大林时代,苏联农业收入将进行四次分配,第一次是国家征购,即通过统购统销机关对全国的所有集体农庄进行征购,此次征购带有向农庄征税与保证农民基本所得的双重性质,不论农庄在哪、生产或者交通环境如何恶劣,国家都会进行农产品收购,同时,农庄附属的各类机构和企业的税收也包含在内;第二次是国家收购,在完成征购后,剩余农产品将会以高于征购价格近十倍被出售给国家,这项构成了集体农庄的主要利润来源;第三次是对机器拖拉机站的实物报酬,农庄通过给拖拉机手与组织农产品来支付他们的劳动;第四次是预购,集体农庄同国家签订预购合同,以此来进行经济作物和水果等的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