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石:谭嗣同们的局限


  1898年发生的“戊戌变法”运动,至今依然搅动人心。这场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的虎头蛇尾变法,后因种种缘故彻底流产了,后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喋血殒身而告终,留给后人太多遗憾与慨叹。

  戊戌六君子中,名头最大者莫过于谭嗣同。同样为变法献出生命,六君子中何以独有谭嗣同为后人持续咏赞缅怀?内中不是没有缘由的。

  当慈禧做出终止变法、剪除变法代表人物决定时,得知消息的变法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闻讯逃亡日本,唯有谭嗣同断然放弃求生机会。他慷慨声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仅此一点,谭嗣同就值得后人永久敬仰。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一直崇尚舍生取义。况且,彼时的大清王朝,早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举国之内,上至朝廷,下至庶民,茫然混沌,醉生梦死,没几个人愿意或能够思谋国家民族的现实与未来。国家情势危殆至此,确令极少数清醒者椎心泣血,忧心如焚。这期间,动议并竭力实施变法维新的诸多人,便是极少数清醒者中的杰出代表。

  然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变法者们,由于主客观原因限制,最终壮志未酬,一些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

  谭嗣同的感人之处,绝非仅表现在他甘愿为变法而死一件事上。他的感人故事还在延续着。有关此段感人典故的真实性,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确有其事的,有说是源自文艺作品的。但不管怎么说,谭嗣同已有了甘愿为变法而死的事实存在,因此,笔者宁愿相信这一典故确有其事。

  事情大致如此。六君子在北京宣武门外执行死刑。行刑前,谭嗣同妻子哭喊着告诉他:我还没有你的孩子,没有给谭家留下后代,想为你生个孩子。谭嗣同闻听后,神色坦然地对妻子说:如果谭家子孙出生在这样一个没有前途、看不到未来的时代,我宁愿他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

  此一番话,尽显义无反顾的志士仁人风采。籍此可见,临刑前的谭嗣同念兹在兹的不是个人及家庭,而是满满的懊悔与悲愤。好不容易有了个变法图强的机会,仅仅存在了百余天,便黄粱梦碎。这让誓死献身变法图强事业的他,情何以堪?于是横下一条心,了却身后事。惟愿以自己一腔热血与一片丹心,警醒朝廷,唤醒黎民。更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得偿夙愿,民富国强。让泱泱华夏,从此再不受列强欺凌。谭嗣同的非凡表现,无论从精神意志的任何一个方面,都透彻地证明了,他是真正大写的中国人,堪为鲁迅先生赞美的“中国脊梁”。

  而最激励人的,当属谭嗣同就义前留下的《绝命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全诗意气豪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感天动地,让他名扬华夏,蜚声海外。尤其最后两句,更是激励了其身后无数的志士仁人,不屈不挠地为争取国家民族独立、富强、民主、自由而不懈奋斗,直至像他一样献出宝贵生命。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谭嗣同必定是一介书生,虽心怀为国家民族独立富强不惜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与果敢行动,但却欠缺了从宏观角度谋划国家民族久远未来的阔大胸怀、运筹能力、全局观念。为了确保变法事成,经费充盈,他与变法领袖康有为一样,不具备宏大长远的战略阳光,剑走偏锋,险些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据史料记载,谭嗣同一度上书朝廷,建议将西藏卖给英国,将新疆卖给俄国。借以换取足够钱物,确保自己心仪的变法能取得成功。康有为身为变法领袖,目光同样短浅,见解不乏荒唐。他也上书光绪皇帝,建议聘请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为变法总顾问。理由是伊藤博文任首相时推动的明治维新,在日本大获成功。

  可以想象,如果戊戌变法真的成功了,如果晚晴朝廷接受了谭嗣同、康有为的建议。那么,我们今天还有大一统的中华版图吗?真不敢想象,要是没有了西藏与新疆,今日的中国会成什么样子?世人皆知,西藏背倚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为地球最高极。哺育了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两大河流长江、黄河,均发源于此。设若当年英国人买走了西藏,今天的中国,将会处于怎样蹩脚促狭被人时时拿捏的惶恐位置?设若俄罗斯买走了新疆,且不说中华版图将因此萎缩得让人憋闷心慌,连被誉为万山之父的昆仑山及众多山脉,将不再是中华版图的最有力支撑,而成了他人俯视钳制我们的锐利目光与天然利器。更不用说中华民族原本紧缺的能源问题,将会因此变得何等紧张与恓惶。

  如果晚清政府接受了康有为建议,将伊藤博文聘请为变法总顾问。以日本人天然的贪婪凶残本性,他会让中国健康顺利地强大起来吗?以伊藤博文的野心与权谋,他哪会那么傻?他心里,决不希望原本强大的中国再次强大起来。一旦那样的话,人小心野的日本,哪还有机会占领华夏,统揽亚太?康有为如此建议,跟谭嗣同一样,均属书生之见,不仅幼稚,而且荒唐,甚至是异想天开、与虎谋皮。

  由此看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极其复杂的事情。今天,我们之所以依然褒赞谭嗣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新疆、西藏依然在中华版图之内,他当年的荒唐建议没能付诸实施;二是谭嗣同个人的人品与精神确实感人至深,符合中华文化主流意识,确能激励后世子孙砥砺奋进,不断求索,终将国家民族置于世界高端,籍此实现前辈仁人志士为之流血牺牲的民族振兴夙愿。

  因此,后人评价历史人物时,首先要看其人格品德,继而看其所做贡献。一旦一个人人格卑微、品德低下,即便能耐再大,贡献不菲,也不被后人看重。如果一个人品德、人格高尚,即便能耐贡献欠缺一点,也照样受到后人敬重。

  2024.10.16

  【文/伏牛石,红歌会网专栏作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