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谈|《黑与白》和人民现实主义(修订版)

2023-05-01 1439 0
作者: 乔麦\等 来源: 人境在綫

  主持人:乔麦(某大学学报编辑、社会学讲师,现当代文学硕士、在读社会学博士)

  与谈人:朱亚芳(文学硕士)

  小卓(在读研究生、曹征路-刘继明研究中心秘书)

  学术指导: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征路-刘继明研究中心主任)

  时间:2023年4月28日

  乔麦:《黑与白》新书海报上有一句“广告词”:“人民现实主义的尖锋之作”,这句话来自滠水农夫那篇《人间正道是沧桑》,故名思义,“人民现实主义”应该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主义,但正如我们上次讨论时指出,“人民”这个概念早已空心化,“现实主义”也被庸俗化了,如“人民富豪”,“人民经济”之类滥用和盗用“人民”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状况下,单纯提“人民现实主义”比较含混,所以,我们需要首先清理一下这个概念,然后再结合《黑与白》,分析一下它的具体含义。亚芳,还是你先说吧?

  朱亚芳:好的,我来抛砖引玉。上期话题对“人民”梳理得很清楚了,这次,我们主要谈“现实主义”这个概念。现实主义又称写实主义,是文学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流派,从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到二十世纪的照相现实主义(也称自然主义)、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脉络源远流长。刘继明老师前不久在《人民文艺、文革文艺和“纯文学”》讲座中做过认真的清理,我听了很受启发,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网上找来看看。

  批判现实主义主要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当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还处在萌芽阶段,资本主义在将一些人推向财富顶峰的同时,也使无数人堕入了贫穷的深渊,人类在资本煽起的欲望支配下,仿佛踩着希望和绝望两只轮子,一路狂奔,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制造出无数的人间悲喜剧,正如《黑与白》题记应用的狄更斯《双城记》中的那段话:“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代,那是愚昧的年代;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将拥有一切,我们将一无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巴尔扎克、司汤达、狄更斯和左拉等作家,创作出了《人间喜剧》《红与黑》《远大前程》《金钱》等一大批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残酷现实,马克思曾经说:“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他还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预先创造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典型’”,深刻揭示了“资本的秘密”。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造的辉煌,堪称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但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局限性也正在于此,他们的政治立场基本上都是改良派,如巴尔扎克甚至是“保皇党”,因此,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揭露批判都是建立在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的基础之上,而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从来不曾怀疑过,缺乏一种创造理想社会的冲动,看不到或者敌视无产阶级作为一股创造历史的新阶级力量。因此,当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制度登上政治舞台后,批判现实主义便逐渐式微,被新的文学流派取代了。但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批判现实主义并没有消失,一直存续了下来,如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九十年代中国的新写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