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能拍好《战俘营里的奥运会》吗?

2021-12-07 1202 0
作者: 刘梦龙 来源: 新潮沉思录

  姜文宣布要拍抗美援朝里的战俘奥运会,这是个绝好题材,但不好拍。

  首先,我们要肯定,能交到正确的人手里,这是个极好的电影题材。抗美援朝的战俘奥运会肯定是中国历史上光荣的一页。自1840年来,饱受列强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在当年倒下的地方,重新站起来,一雪国耻。更大处说,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格外光彩的一页。饱受列强欺辱的中国人并没有变成复仇主义的暴徒,没有把这些战俘当做发泄羞辱的工具,反而以人道主义的光辉,公平善良地对待这些侵略军的战俘,甚至打破了西方当时还盛行的种族隔离。这和以文明自居的西方军队对中国战俘的迫害形成了鲜明对比。所谓三岁看老,初生的新中国所能达到的高度,在它的创造者奠基的时候就决定了。

  但这个题材,放在当代,结合历史,这又是个很难处理的题材。类似题材的作品不是没有过,比如《决战之后》,就是反应功德林战犯改造的。但和国内题材相比,外国战俘并不好处理。和最后成为共和国公民的国内战犯不一样,国外战俘就很难表现改造这个题材。除了极少几个战俘最后留在中国,绝大部分西方战俘都选择了回国,而他们回国后也没能成为对华友善的力量。

  无论二战还是越战中的西方战俘,战后都能发出一点声音,唯独朝鲜战争全然没有动静。二战是美国大获全胜,越战则是美国举国反战,这种情况下,战俘都有了不一样的意义,前者是胜利的奠基人,要共享胜利的光荣,后者是战争的受难者,反战者的同盟军。而朝鲜战争由于其对美国人而言不甘又无奈的结局,本身就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战俘当然更少谈为妙了。更不用说,这批战俘回国又赶上麦卡锡反共浪潮余波,受到了严格甄别和监控。

  不要说战俘,当时美国舆论管制下就爆发了臭名昭著的“鲍威尔煽动叛国案”,可见当时美国国内的氛围。这位小鲍威尔是旧上海滩新闻界的名人,父子两代办过近代著名的《密勒氏评论》,新中国建立后,是唯一还能在中国办报的美国人,卖点是向西方介绍中国渠道的消息。结果他的报纸被英美全面禁售,实在办不下去了,53年抗美援朝结束后回国。

  这位一回国,被FBI创建者胡佛亲自部署抓捕,按上叛国的罪名,差点坐电椅。可怜这位小鲍威尔二战时还是美国对华情报人员,他在中国办报其实是有一定特殊背景的,这也是新中国能让他的报纸存在下去的原因。这种情形下,这些战俘有良心的选择沉默,不少人只能主动被动的充当反共宣传的工具,这些战俘的遭遇和某些人鼓吹的西方人把战俘当英雄可完全不一样。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