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健:数位化——《台湾110天》之第005天

2024-04-15 327 1
作者: 欧阳健 来源: 红歌会网

  作者按:笔者汉学中心邀请作学术访问,于2015年11月16日抵台北,2016年3月4日返回福州,为期108天。在编纂《魏子云欧阳健学术信札》之馀,以一般大陆游客难能实现的方式,深入接触台湾的大千世界,了解这里的山川景致、社会风俗,逐日写出所见所闻所思,并配以实拍的照片,而成《台湾108天》,既是对台湾的文化观察社会批评也是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思想记录期望通过文化寻根和国族认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微薄的推动之力数位化》是5的日记,敬请关心台海局势的诸君,批评指正。

  数位化

  ——《台湾110天》之第005天

  欧阳健

  2015年11月20日(星期五),阴。

  晨六点起来,伟英已蒸好饭。看电视,王如玄又有军宅问题,陈建仁则变危机为转机,柯文哲说,六位候选人中有五人与其有交往,看得眼花缭乱。

  八点半,寿菊来接我们去国图,继续参加“全球视野下的汉学新蓝海国际研讨会”,连同昨天开了整整两天,仿佛与世隔绝,收获与感想都不少。

  十多年来,台湾数位典藏与数位学习计划,取得了相当成绩。中研院副院长王汎森院士自称是“不会游泳的教练”,他在《数位人文学与新汉学》的演讲中说,台湾已建立100个机构,750网站,成果入口是《典藏台湾成果联合目录》,并以观察者的角色,探讨“数位”与“人文”的伙伴关系,如“知识分子”一词,由二三十年前每年在报纸上出现几千次,至近几年减少为几百次乃至几十次,反映出台湾社会“知识分子”的式微,证明数字化处理大数据,能由定量到定性,从而带来开拓学术领域的契机。

  王汎森引用屈万里的话,说不要轻易做出“没有”的判断,要承认“无知之幕”,有些材料你永远不知道藏在哪里;他赞同郭沫若《金文所无考》的“古文献中有习见之事物而为金文所绝无者,此可为判别典籍之真伪及时代先后之标准”,以为应学会从史料的“空白处”进行思考,重新解释观念词汇的起落、竞逐与结合。他还谈到史家和历史意义的建构和呈现,如清代考证学发达,学者之间的联系靠的是书信,如果以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学信息系统”)来进行多节点式的、宏观的观察,考察信件的流向,碰到什么,讨论什么,如何实现知识的分享等等,是非常有趣的课题。他展示了对“新汉学”的一种想象:不只重视一个山脉中峰与峰的历史,也关注如微血管的周遍全身,这是多节点的历史,是动态过程的历史,所以要处理比原先更多元、更广泛、甚至更多细节的历史文本,它是海底捞针式的挑战,这就需要发挥数位工具的作用。他提醒与会学者:数字化不是可以取代人的研究,而是让人得到一个方便。它和人是伙伴的关系,是不断的对话与互动。要注意数位人文的盲点与克服,不要被关键字所限制,以至丧失了整体的脉络。数位资料应当放在整体时代环境中评估,要注意“发散”和“收敛”两种不同思路间的冲突和矛盾。要处理好人文学的“虚”与“实”,应如龚自珍《尊史》所说,史学应“大出入”。他特别强调:人文研究的主体终究还是“人”,应以人为核心,关心人间真相,追求人文丰富性,以建立伙伴式的合作,由人的观察,人的思考,人的解释综合而成学问。以数位工具为“器”,博观而约取,以彰显汉学之“道”。观察、综合、分析、解释,永远是人文研究不变的核心,数位技术可以帮助开启更多的可能性。王汎森侃侃而谈,显示出博学与睿智,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所言皆深中肯綮,令人折服。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