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青年的困境与机遇
在扩招之后二十多个年头之后,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超过1000万人,笔者也是其中一员,度过了大学四年,面临毕业,在提交毕业设计稿件之后等待答辩时写下这些文字。这也是我在新潮投稿的第三年,我写了一些描述资本主义运动规律的文章,集中在世界体系理论对国际问题的分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尝试串联之前写下的文字,对我在新潮的这些投稿进行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也是对我这六七年的理论学习、实践和所见所闻的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以求描述、分析一些当代青年会面对的共性问题。
从近几年青年思想流变说起
在2016年,众多互联网平台,特别是知乎,普遍能看到的是崇尚个人奋斗的氛围。对国企、政府、事业单位工作的态度则往往是:要跳出舒适区,我从那里跳了出来,收入翻了xx倍,而互联网企业的996工作制则被认为是多劳多得(实际上是计件工资),年薪xx万远比劳动时间和个人身体健康重要。经过一番考古,笔者找到了一个历史遗迹:www.zhihu.com/question/37050422
那时候我才刚刚拿到堪用的智能手机不久,刚有了知乎账号和微信号,那时知乎看起来是多元的、丰富的、精英的、有深度的,带着对知乎和微信这两个新奇事物(对我来说)的兴奋,我一天可能会发上十条朋友圈,一半是知乎内容的分享。
幸运的是,在精英化的知乎,我也遇到了一群坚持左翼立场的人,特别是沉思录的多位前辈;那年暑假,我读完了一本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十一的时候,读到一个知乎回答,答主阐释了共产主义是在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自由,并推荐看到那个回答的人真的去看一看《共产党宣言》,然后我就真的去读了。这个回答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因为在之后,这样的回答成千上万地出现,但我仍然记得,在2016年时,这样的回答会受到评论区的围攻。
那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英国脱欧,另一件是特朗普上台,这二者和《21世纪资本论》的畅销似乎都不是偶然的,并一同展现了一个微妙的图景和不祥的预兆。还有一些小事,包括七月份针对埃尔多安的政变失败、蔡英文上台、朝鲜进行氢弹试验、里约奥运会的不少插曲(这揭示着巴西的困境)等等。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轰轰烈烈的贸易战、中兴事件、华为事件。里约奥运会的两年后,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严重火灾,又过了一年,巴黎圣母院也被烧了,世界进入了一个周期的衰退阶段,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人们珍视的事物会一件件毁灭。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