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回顾九年前与南开大学某教授的一场辩论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矛头直接对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以儒家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封建文化。其标志就是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确实给于孔孟儒学思想以沉重打击,且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极其巨大的作用。但是,毕竟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封建文化根深蒂固。其并没有因为五四运动的沉重打击和新中国的成立而销声匿迹,且在新中国70年及各个领域极其顽强地表现出来,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生反作用。不仅建国初期如此,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封建主义与国门大开后涌进的以金钱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文化相互勾结起来,在中国当代意识形态领域向马克思主义、向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发起了猖狂的进攻。今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笔者回忆2010年在天津《中老年时报》与南开大学某教授等人的一场辩论就是同儒家思想激烈斗争的突出和典型的表现。
第一回合
2010年4月23日,天津《中老年时报》第7版《春秋》栏目刊载了南开大学杨心恒教授的一篇文章《中国人的精神》。该文首先从浙江大学一个教授的演讲中一段话谈起。这个演讲中说,日本人认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杨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任何发展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他举例法国、英国、德国、美国包括日本近代以来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追求、支柱。“一个民族的精神,不是从外部灌输进来的,而是从它们长期通过生活的社会历史中成长一起来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精神,虽然需要吸收外来文化,但是他们民族精神的底色是不会改变的,更不能用外来文化代替本民族文化。”因此杨文提出,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就是孔孟之道。于是他在文中详细阐发了孔孟之道的主要思想和社会功能。特别谈社会功能问题时说:“孔孟之道是为大一统国家服务的,他反对犯上作乱,主张纲常有序,社会稳定。所以凡是要造反争霸的人,都不可能接受孔孟之道。中国历代农民起义,没有一个是打着孔孟之道的旗帜造反的。但是当他们起义成功掌握国家政权以后,又都把孔子当圣人,都用孔孟之道治国安邦,因为除了孔孟之道外,他们实在找不出更好的思想来治理国家了。比如刘邦造反,不见儒生。但是汉兴60年后汉武帝就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循环往复,延续2000多年。”因此杨文结论说,孔孟之道就成为中国人的道统思想,简称道统。并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他接着说,目前中国人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下,失去了理想精神,怎么办?从西方引进?过去引进过,水土不服。自己创造,谈何容易?杨文的最终结论是:“引进不行,创作不能,只能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中国人的精神食粮。这就是要继承和发展道统思想。”它在今天都是适用的。而且“其主旨是保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这不正符合我们当前的需要吗?为什么不可以大力提倡和发扬呢?我认为是可以的?必须的。”这就是杨文的核心思想。这不是典型地为“孔孟之道”扬幡招魂吗?不是典型地把五四运动彻底批判、打倒的“孔家店”重新拿来作为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和指导思想吗?而且这种极其荒谬绝伦的文章竟然刊载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的我们党主办的媒体上?写这种文章的竟然是著名的南开大学学府的一位大学教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