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列宁为什么推崇恩格斯的“工人阶级理论感”思想?——学习列宁《怎么办》一章4节“恩格斯论理论斗争的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兴起了一股极其严重的经济主义思潮。这股经济主义思潮一是鼓吹单纯的经济斗争,反对进行政治斗争。二是鼓吹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三是反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笔者7月16日写的《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不能推导出经济斗争有首要意义的结论》一文着重阐发列宁对经济主义反对政治斗争的错误倾向的批判,阐发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一切经济斗争都必然发展为政治斗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今天笔者阐发列宁对经济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工人运动指导的错误观点,阐发大家所熟悉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思想。
列宁在世时写了许多篇批判经济主义的文章,其中典型的一篇代表作就是1902年的《怎么办?》一文。其中第一章第4节“恩格斯论理论斗争的意义”(见附录,每段前阿拉伯数字为笔者所加),就是专门批判经济主义反对理论对工人运动指导意义的一节。笔者这里着重围绕学习列宁这一节内容,批判经济主义和阐述列宁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思想。本篇之后,准备写其姊妹篇《列宁推崇恩格斯“工人阶级理论感”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意义》。
对列宁“恩格斯论理论斗争的意义”一节的解读
列宁这一节内容共有16个自然段。笔者对列宁原文分为两部分解读:
一、阐发俄国工人阶级为什么应该有“理论感”思想?(1—8自然段)
1、指出俄国经济主义如何攻击马克思主义以及工人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危机的严重事实(1-5段)
俄国自19世纪末一些思想家把《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翻译到俄国以后,俄国工人阶级就决心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身的工人运动,但是工人运动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总有一些人程度不同地反对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如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定期机关刊物《工人事业》报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的主张扣上“教条主义、学理主义”、“党的僵化”等几项大帽子。列宁在文中提到1899年《工人事业》报曾经刊登过两个声明:其中第一个声明对工人运动内严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现象只字不提,视而不见,更不谈如何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工作。甚至其联合会1901年的一个补充文件中仍然完全回避这一问题。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指导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是全世界一切社会民主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但《工人事业》报编辑部完全置这一问题于不顾。而另一个《关于恢复“劳动解放社”出版物的声明》中与此相反,它“首先就指出了近年来人们对理论的兴趣减弱的事实,坚决要求‘密切注意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方面’,并号召大家‘无情地批评’我们运动中的‘伯恩施坦主义的倾向以及其他反对革命的倾向’。”列宁显然是赞赏和坚决支持第二个声明的。
对上述现象,特别是对工人运动中人们理论兴趣的减弱、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经济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等事实,列宁在第5段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讲了四层含义:
第一,列宁指出,经济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教条主义、学理主义”、“党的僵化”,一是掩盖、否认当前工人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减弱的客观事实。二是说明这些经济主义者掩饰他们对科学理论的“冷淡和无能”,也就是说,说明他们根本不懂得工人运动为什么需要理论指导,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也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人运动的巨大价值和伟大意义。
第二,列宁认为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在俄国的个别,欧洲各个国家不同程度地都存在这一问题。都需要引起马克思主义者的高度重视。俄国经济主义者利用“批判自由”为名,疯狂反对马克思主义对俄国工人运动的指导。列宁认为,他们的目的不是用一种理论取代另一种理论,而是自由地完全抛弃任何完整系统的理论的指导,完全依靠工人运动的盲目的自发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折中主义和无原则性行为。
第三,列宁认为,对俄国工人运动稍微熟悉的人们都知道,整个运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当今“有了某种程度的下降。”同时,相当多的“理论修养很差甚至毫无理论修养的人”,由于可能看见运动能够给自己带来“有许多实际意义和实际成效”,也加入了工人运动中去。这就进一步促使整个工人运动理论素质和水平进一步下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淡化和远离现象更为严重。
第四,列宁批判了经济主义者歪曲马克思的论述,准确阐发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关系科学含义。经济主义者为了论证他们不重视理论而重视实践的错误倾向,他们得意扬扬地引用在《哥达纲领批判》一封信中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以此论证实践比理论更为重要。列宁认为这种引证是对马克思思想的歪曲。大家知道,《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1875年针对当时德国两大工人政党即李卜克内西、倍倍尔领导的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领导的拉萨尔派在联合大会通过充满机会主义观点的《哥达纲领》写的批判文章。1875年5月5日马克思把这个文章寄给爱森纳赫派领导人威·白拉克并附了一封信,望将该文转交李卜克内西等人。在这封信中,马克思讲了“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实际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与理论”的关系角度讲的。马克思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提出了人类物质实践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观点,也是人类认识中的决定性作用观点,但马克思是针对唯心主义认识论角度讲的,马克思从来就认为实践与理论是唯物辩证的关系,既承认实践对认识的最终决定性观点,所以毛泽东才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界定为“实践论”,强调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同时又承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既是物质的活动,也是能动的活动。实践究竟在什么理论和观念指导下导致的实践的过程和结果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承认实践第一的观点,绝不承认盲目的、错误的理论指导的实践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要求的实践是正确、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因为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看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有积极正面作用,错误的理论对实践有消极负面作用。马克思这里讲实践高于理论,用在这里是说,并不绝对反对两党的合并,但在理论完全没有搞清楚之前,“那就干脆缔结一个反对共同敌人的行动协定好了”。马克思反对的是会议通过一个完全对工人运动有害的错误的纲领,而非反对理论对工人运动的指导。所以马克思紧接着说,对工人运动“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些可供人们用一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这也是他之所以要写《哥达纲领批判》的原因。但是《工人事业》报编辑部人员根本不懂马克思这句话的完整含义,就简单推出马克思也不重视理论工作。在当今人们不重视理论或理论极其混乱的时代不是希望人民重视理论学习,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而是还在竭力鼓吹斗争的盲目性、自发性。借马克思的话做出错误的论调的方法,列宁比喻说,就好比对送葬的人说,希望你们永远送葬不完,也就是诅咒人家天天死人。列宁说,马克思的这句话,是经济主义从马克思评论哥达纲领的信里摘引来的,马克思在这封信里严厉地斥责了人们在说明原则问题时的折中主义态度。马克思写信给党的领袖们说,如果需要联合,那么为了达到运动的具体目标,可以缔结协定,但是决不能拿原则来做交易,决不要作理论上的“让步”。马克思的意思就是这样。而经济主义这里却假借马克思的名义来竭力贬低理论的意义!这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水平低下的典型表现。
2、阐述“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的思想(6—7段)
第一,列宁认为,在当时俄国工人运动处在盲目性、自发性且不重视理论学习、理论水平下降之时,最应该强调的就是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强调工人阶级要有理论感思想。于是他在第6段一开始就讲到:“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对于所有熟悉列宁主义的同志几乎都知道列宁的这句名言。这句话就是在这篇文章这一章这一节中讲到的。列宁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说“在醉心于最狭隘的实际活动的偏向同时髦的机会主义说教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必须始终坚持这种思想。”接着列宁结合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具体情况,从三个方面阐述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和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列宁认为,俄国社会民主党刚刚在形成,刚刚在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及政治路线,批判和清算各种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对革命实践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相反,正是在最近时期,非社会民主党的革命派别也显得非常活跃。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哪怕“不重要的”错误观点都有可能引起极其可悲和严重的后果。但是俄国党内有些人看不到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导致的这种严重后果,他们反对用科学理论批判错误思想。如列宁所说,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会以为进行派别争论和严格区别各派色彩,是一种不适时的或者多余的事情。如果这种错误思潮、错误现象继续下去的话,将会给俄国社会民主党和俄国工人运动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了。俄国的革命运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俄国工人的革命运动就无法继续发展下去。
第三,列宁认为,俄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不仅是俄国的运动,其实质是国际性的共产主义的运动,同时也是非常年轻的缺乏斗争经验的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一定要反对民族沙文主义,要特别努力学习和借鉴、汲取其它国家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才能顺利发展。但是如何借鉴和汲取这种经验?如列宁所说绝对不能够“简单了解这种经验或简单抄袭别国最近的决议。为此必须善于用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经验,并且独立地加以检验。”而“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有多么雄厚的理论力量和多么丰富的政治经验(以及革命经验)。”也就是说没有科学的理论、没有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是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做指导是根本做不到的。
第四,列宁认为,要真正理解、掌握“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希望读者读者认真回顾和学习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史,了解这个运动的先驱者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70年代的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谈革命实践中的体会和经验,包括俄国文学发展史,他们对理论正确与否,深刻与否对实践究竟起什么作用就够了。 此外,列宁在本书其它章节中还谈到,资本主义社会中还有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比起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来要老得多,传播的范围要广,在生活中扎下的根要深得多。它时时刻刻在侵蚀着无产阶级,因而在群众中间又存在着自发接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严重倾向。“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怎么办?》《列宁选集》第1卷,1995年,第327页)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工人运动的自发的发展,恰恰导致运动受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支配。伯恩施坦就公开宣扬:“凡不足以使人期待工人阶级当前利益的理论或主义的宣言,总应当舍弃。”因此列宁特别强调对工人阶级的理论灌输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工人运动。
二、列宁推崇恩格斯“工人阶级理论感”思想,论证俄国为什么“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的思想(第9—16段)
1、列宁指出所引证恩格斯论述的中心思想和恩格斯关于阶级斗争的三种形式思想(9段)
列宁在他的所有著作中在论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时,都要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甚至大段大段地引证。列宁这里同样引用了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恩格斯这段论述是他1874年为他1850年所写的《德国农民战争》第二版《序言补充》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是阐述德国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后,德国工人运动的特点。中心思想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德国工人运动指导的重大意义,提出和阐发了德国“工人阶级理论感”的重要思想。列宁在第9段一开始就指出了他为什么要引用恩格斯的论述,因为这段论述是“恩格斯1874年谈到理论在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中的意义问题时所发表的意见。”列宁说,恩格斯谈到当时工人运动不仅有经济和政治的两种斗争形式,还有与之并列的第三种形式即理论的斗争。恩格斯有关工人经济、政治斗争的论述、指示对德国工人运动是有较大的教益和指导意义的。所以列宁说,希望读者不要因为我们引用恩格斯不起眼的著作中的论述而埋怨我们,因为这段论述对于当今俄国的工人运动特别是强调增强“工人阶级的理论感”是有极其重大意义的。
2、列宁引用的恩格斯的论述的基本思想。恩格斯论述共5个自然段(10-14自然段)也有两层含义:
第一,明确指出德国工人运动较比英法等国的理论方面的两大优越性(10、11段)
一是德国工人阶级的理论感。恩格斯首先指出,德国民族是一个有理论修养的民族,这里实际是指德国资产阶级。大家知道,16、17世纪以后,伴随资本主义工业在欧洲的发展和资产阶级要求在经济上取代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哲学等多个领域向维护封建专制的宗教神学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如果说英法资产阶级思想家主要依靠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用人道主义反对宗教神学即神道主义。那么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德国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不是用唯物反对唯心,用人道反对神道,而是用唯心主义辩证法反对神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尤其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把人类的辩证法思想推向了最高阶段,导致德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辩证的理性思维能力大大增强。由此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特别是“有教养的知识分子”极强的理论感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就是受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影响极其之大的知识分子,这就为他们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改造唯心主义辩证法为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前提、基础。所以恩格斯这里说:“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创立。”但是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伴随着资产阶级对权力和和利益的追逐,资产阶级的理论兴趣越来越淡化。如恩格斯这里所说,“德国那些所谓‘有教养的人’几乎完全丧失了的理论感。”但伴随着德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要求有革命和变革要求的工人阶级对理论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们保存和继承德国民族的理论感意识。如恩格斯1886年说:“德国人的理论兴趣,只是在工人阶级中还没有衰退,继续存在着。在这里,它是根除不了的。在这里,对职位、牟利,对上司的恩典,没有任何考虑。相反,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到了同情,这种同情,它在官方科学那里是既没有寻找也没有期望过的。德国的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费尔巴哈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88页)也正是由于德国工人阶级的理论感,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才能真正深入到德国工人阶级的血肉里面去。恩格斯同时指出,英国当时的工人运动组织形式方面虽然很好,但发展较慢,原因就是许多工人及活动家“对于一切理论的漠视”。法国、比利时由于蒲鲁东主义的严重影响和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干扰,使工人运动也发生混乱和停滞。
二是德国工人阶级能够运用科学理论总结和汲取英、法等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积极的经验和教训。恩格斯认为,德国的工人运动的发展史较比英、法等国较晚。但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虽具有空想的成分,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恩格斯还认为,德国的实践的工人运动也永远不应当忘记,它是依靠英国和法国的工人运动而发展起来的,它能够直接利用英国和法国的运动用很高的代价一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换来的经验,而在现在避免它们当时往往无法避免的那些错误。所以恩格斯认为,德国工人阶级如果没有把英国工联运动和法国工人政治斗争作为榜样,如果不能够学习、继承巴黎公社的伟大精神及其种种经验教训,德国工人运动能够有目前巨大的成就和处境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德国工人阶级的理论感导致德国工人运动实践的三个特点(12—14段)
正因为德国工人阶级有较强的理论感和善于总结、汲取英法等国工人运动检验教训,导致德国工人运动实践方面的三个特点:
其一,德国工人运动在理论方面、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斗争互相配合、互相联系,有计划地进行,使德国工人运动强大有力、不可战胜。
其二,德国工人运动处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前列。德国工人由于理论感较强,而英国工人运动具有岛国特点而处于相对封闭、孤立状态,法国工人运动由于遭到暴力镇压导致巴黎公社失败。因此使当时的德国工人运动处于欧洲无产阶级斗争的前列。德国工人阶级要始终走在斗争前列,就需要努力承担工人阶级的历史责任,在斗争的各个方面更加努力,要更加透彻理解各种理论,也要努力摆脱旧世界观的传统词句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做到两点:第一要把社会主义变为科学,要认真地学习它,研究它,掌握它。二就是要以高度的热情和明确的意义上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和转化为工人群众自身的内在素质和能力,加强党组织、工会组织的认识和斗争能力,指导现实的实践活动。这两点就是恩格斯这里讲的“工人阶级理论感”的内在含义。
其三,德国工人如果继续保持其理论感意识,他们一定会在战士的行列中继续占据一个光荣的地位。在今后遇到重大事变、意外考验,要求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决心和毅力的时候,德国工人阶级一定会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3、对恩格斯工人阶级理论感思想的评价和对俄国工人运动的价值和指导意义(15、16段)
列宁引证恩格斯的论述后,对此做了评价。首先,列宁指出恩格斯的论述具有预见性。1878年,德国统治阶级颁布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妄图以此遏制德国工人阶级的发展。但他们所实施的打击,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从反面教育了德国工人阶级,使德国工人阶级更加清醒到国家、法律的实质都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无产阶级革命不能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法律,而应该把希望放在自身的斗争方面。原因就在于德国工人阶级的理论感意识,能够认清资产阶级法律的实质,不为其所压倒。所以列宁说,几年之后,德国工人遇到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这样意外的严重考验。而德国工人确实是有充分理论准备地迎接了这次考验,并且胜利地通过了这次考验。
其次,列宁指出,俄国工人阶级要遇到考验,且比德国的考验更为严重。因为俄国统治阶级也进一步加紧了对俄国工人运动的镇压和破坏。摆在俄国工人阶级面前的极其重要任务且比其它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的任务更为艰巨伟大。这个任务就是“摧毁这个不仅是欧洲的同时也是(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亚洲的反动势力的最强大的堡垒”,完成这个任务,将会使俄国无产阶级成为国际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俄国工人阶级能够继承其先驱者即70年代的革命家那种献身的决心和毅力,用革命理论指导比当时更广阔和更深刻千百倍的运动,就一定能够把俄国的工人运动推向前进,获得更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恩格斯的“工人阶级的理论感”思想和列宁由此做出的新的论断“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是没有革命的运动”思想极其重要。列宁还在多处阐发这一思想。如他说:“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十月革命后,他又强调“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
2020年7月24日
附录:
列宁《怎么办?》第一章第4节
恩格斯论理论斗争的意义
1、“教条主义、学理主义”、“党的僵化(由于强制束缚思想而必然受到的惩罚)”,——这就是《工人事业》的那些捍卫“批评自由”的骑士们所拼命攻击的敌人。把这个问题提到日程上来,我们当然极表欢迎,不过我们还主张再提出一个问题:
2、可是评判者是些什么人呢?
3、我们面前有两个书刊出版声明:一个是《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定期机关刊物〈工人事业〉的纲领》(《工人事业》第1期单张),另一个是《关于恢复“劳动解放社”出版物的声明》。两个声明都标明是在1899年发表的,当时“马克思主义的危机”早已显现出来了。而我们看到的又是些什么呢?在第一个声明中,你们丝毫没有指出这个现象,也没有确切说明新的机关刊物对这个问题打算采取的立场。关于理论工作及其在目前的迫切任务问题,无论在这个纲领中,或在1901年“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对这个纲领的补充条文中(《两个代表大会》),都只字未提。在这整个时期内,《工人事业》编辑部始终都把理论问题搁在一边,虽然这些问题是全世界一切社会民主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
4、与此相反,另一个声明首先就指出了近年来人们对理论的兴趣减弱的事实,坚决要求“密切注意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方面”,并号召大家“无情地批评”我们运动中的“伯恩施坦主义的倾向以及其他反对革命的倾向”。已经出版的几期《曙光》,表明了这个纲领的执行情况。
5、由此可见,所谓反对思想僵化等等的响亮词句,只不过是用来怎么办?掩饰人们对理论思想发展的冷淡和无能。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例子非常明显地说明了全欧洲的普遍现象(这是德国马克思主义者也早已指出的现象):臭名远扬的批评自由,并不是用一种理论来代替另一种理论,而是自由地抛弃任何完整的和周密的理论,是折中主义和无原则性。凡是稍微了解我国运动的实际情况的人,都不能不看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理论水平有了某种程度的降低。有不少理论修养很差甚至毫无理论修养的人,由于看见运动有实际意义和实际成效而加入了运动。由此可见,《工人事业》得意扬扬地提出马克思的一句名言——“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是多么不合时宜。在理论混乱的时代来重复这句话,就如同在看到人家送葬时高喊“但愿你们拉也拉不完!”一样。而且上面马克思的这句话,是从他评论哥达纲领的信里摘引来的,马克思在信里严厉地斥责了人们在说明原则时的折中主义态度。马克思写信给党的领袖们说,如果需要联合,那么为了达到运动的具体目标,可以缔结协定,但是决不能拿原则来做交易,决不要作理论上的“让步”。马克思的意思就是这样,而我们这里却有人假借马克思的名义来竭力贬低理论的意义!
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醉心于最狭隘的实际活动的偏向同时髦的机会主义说教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必须始终坚持这种思想。而对俄国社会民主党来说,由于存在三种时常被人忘记的情况,理论的意义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这三种情况就是:第一,我们的党还刚刚在形成,刚刚在确定自己的面貌,同革命思想中有使运动离开正确道路危险的其他派别进行的清算还远没有结束。相反,正是在最近时期,非社会民主党的革命派别显得活跃起来了(这是阿克雪里罗得早就对“经济派”说过的)。在这种条件下,初看起来似乎并“不重要的”错误也可能引起极其可悲的后果;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会以为进行派别争论和严格区别各派色彩,是一种不适时的或者多余的事情。这种或那种“色彩”的加强,可能决定俄国社会民主党许多许多年的前途。
7、第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就其本质来说是国际性的运动。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应当反对民族沙文主义。这还意味着在年轻的国家里开始的运动,只有在运用别国的经验的条件下才能顺利发展。但是,要运用别国的经验,简单了解这种经验或简单抄袭别国最近的决议是不够的。为此必须善于用批判的态度来看待这种经验,并且独立地加以检验。只要想一想现代工人运动已经有了多么巨大的成长和扩展,就会懂得,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有多么雄厚的理论力量和多么丰富的政治经验(以及革命经验)。
8、第三,读者如果想要稍微具体地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请回想一下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先驱者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70年代的那一批杰出的革命家;就请想想俄国文学现在所获得的世界意义;就请……只要想想这些也就足够了!
9、现在让我们引证一下恩格斯1874年谈到理论在社会民主主义运动中的意义问题时所发表的意见吧。恩格斯认为,社会民主党的伟大斗争并不是有两种形式(政治的和经济的),像在我国通常认为的那样,而是有三种形式,同这两种斗争并列的还有理论的斗争。他对实践上和政治上都已经巩固的德国工人运动所作的指示,从现代各种问题和争论的观点来看是非常有教益的,因此我们希望读者不要因为我们从那部早已成了非常罕见的珍本书的《德国农民战争》的序言中,摘引很长一段话而埋怨我们:
10、“德国工人同欧洲其他各国工人比较起来,有两大优越之处。第一,他们属于欧洲最有理论修养的民族,他们保持了德国那些所谓‘有教养的人’几乎完全丧失了的理论感。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创立。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这个优越之处无限重大,从以下的事实就可以看出:一方面,英国工人运动虽然把各个行业组织得很好,但是前进得很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于一切理论的漠视;另一方面,法国人和比利时人由于原有形式的蒲鲁东主义的传播而发生混乱和动摇,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则由于按巴枯宁不伦不类的模式传播蒲鲁东主义而发生混乱和动摇。
11、第二个优越之处,就是德国人参加工人运动,差不多比各国人都迟。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依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位思想家而确立起来的。虽然这三位思想家的学说含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但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的智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同理论上的社会主义一样,德国的实践的工人运动也永远不应当忘记,它是依靠英国和法国的运动而发展起来的,它能够直接利用英国和法国的运动用很高的代价一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换来的经验,而在现在避免它们当时往往无法避免的那些错误。如果没有英国工联运动和法国工人政治斗争的榜样,如果没有特别是巴黎公社所给予的那种巨大的推动,我们现在会处在什么境地呢?
12、必须承认,德国工人以罕见的理解力利用了自己地位的有利之处,自从有工人运动以来,斗争是第一次在其所有三方面——理论方面、政治方面和经济实践方面(反抗资本家)互相配合,互相联系,有计划地进行着。德国工人运动所以强大有力和不可战胜,也正是由于这种可以说是向心的攻击。
13、一方面由于德国工人具有这种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英国工人运动具有岛国的特点,而法国工人运动又受到暴力的镇压,所以现在德国工人是处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前列。事件究竟能让他们把这种光荣地位占据多久,这是不能预言的。但是,可以相信,只要他们还占据这个地位,他们就能很好地执行这个地位赋予他们的种种责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斗争和鼓动的各个方面都加倍努力。特别是领袖们有责任愈来愈透彻地理解种种理论问题,愈来愈多地摆脱那些属于旧世界观的传统词句的影响,而时刻牢记: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必须以高度的热情把由此获得的日益明确的意识传布到工人群众中去,必须日益加强团结党组织和工会组织……
14、假使德国工人将来还是这样前进,那么虽然不能说他们一定会走在运动的前列(只是某一个国家的工人走在运动的前列,这并不符合运动的利益),但是一定会在战士的行列中占据一个光荣的地位;而将来如果有意外严重的考验或者伟大的事变要求他们表现出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决心和毅力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有充分的准备。”
15、恩格斯的话果然有先见之明。几年之后,德国工人遇到了反社会党人非常法这样意外的严重考验。而德国工人确实是有充分准备地迎接了这次考验,并且胜利地通过了这次考验。
16、俄国无产阶级将要遇到无比严重的考验,将要同凶猛的怪物作斗争,宪制国家中的非常法同这个怪物比较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历史现在向我们提出的当前任务,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当前任务都更革命的任务。实现这个任务,即摧毁这个不仅是欧洲的同时也是(我们现在可以这样说)亚洲的反动势力的最强大的堡垒,就会使俄国无产阶级成为国际革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我们有理由指望,只要我们能够用我们的先驱者即70年代的革命家那种献身的决心和毅力,来鼓舞我们的比当时更广阔和更深刻千百倍的运动,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我们的先驱者在当时已经享有的这个光荣称号。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0—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