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列宁为什么推崇恩格斯的“工人阶级理论感”思想?——学习列宁《怎么办》一章4节“恩格斯论理论斗争的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兴起了一股极其严重的经济主义思潮。这股经济主义思潮一是鼓吹单纯的经济斗争,反对进行政治斗争。二是鼓吹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三是反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笔者7月16日写的《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不能推导出经济斗争有首要意义的结论》一文着重阐发列宁对经济主义反对政治斗争的错误倾向的批判,阐发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尤其是“一切经济斗争都必然发展为政治斗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今天笔者阐发列宁对经济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工人运动指导的错误观点,阐发大家所熟悉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极其重要的思想。
列宁在世时写了许多篇批判经济主义的文章,其中典型的一篇代表作就是1902年的《怎么办?》一文。其中第一章第4节“恩格斯论理论斗争的意义”(见附录,每段前阿拉伯数字为笔者所加),就是专门批判经济主义反对理论对工人运动指导意义的一节。笔者这里着重围绕学习列宁这一节内容,批判经济主义和阐述列宁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思想。本篇之后,准备写其姊妹篇《列宁推崇恩格斯“工人阶级理论感”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意义》。
对列宁“恩格斯论理论斗争的意义”一节的解读
列宁这一节内容共有16个自然段。笔者对列宁原文分为两部分解读:
一、阐发俄国工人阶级为什么应该有“理论感”思想?(1—8自然段)
1、指出俄国经济主义如何攻击马克思主义以及工人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危机的严重事实(1-5段)
俄国自19世纪末一些思想家把《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翻译到俄国以后,俄国工人阶级就决心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身的工人运动,但是工人运动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总有一些人程度不同地反对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如当时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定期机关刊物《工人事业》报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的主张扣上“教条主义、学理主义”、“党的僵化”等几项大帽子。列宁在文中提到1899年《工人事业》报曾经刊登过两个声明:其中第一个声明对工人运动内严重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现象只字不提,视而不见,更不谈如何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工作。甚至其联合会1901年的一个补充文件中仍然完全回避这一问题。列宁说,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的指导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是全世界一切社会民主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但《工人事业》报编辑部完全置这一问题于不顾。而另一个《关于恢复“劳动解放社”出版物的声明》中与此相反,它“首先就指出了近年来人们对理论的兴趣减弱的事实,坚决要求‘密切注意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方面’,并号召大家‘无情地批评’我们运动中的‘伯恩施坦主义的倾向以及其他反对革命的倾向’。”列宁显然是赞赏和坚决支持第二个声明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