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是中华美学的最高表现——崇高伟丽话“毛诗”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一、向善、向上与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优秀传统

  这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而从孔子那里开始就把审美看作是道德的起步;又把道德视为审美的完成。这在孔孟的一些话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尽善尽美正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又如孟子对壮美人格的一段描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再看《孟子·公孙丑上》那段著名的浩然之气论——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这种以儒家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源流——道德主义,一直是中华美学精神的主流。像“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等等无不充满着壮美的人格精神境界。

  二、毛主席诗词就是这种中华美学精神在新的时代“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弘扬的典范

  (毛主席手书《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胡澄供稿)

  作为一代政治巨人的毛主席,雄韬伟略,改地换天;作为一位革命歌手的他,风骚高标,开一代词风,胜百家俗韵。一卷“毛诗”在手,读起来令人心身俱热,欲罢不能。太史公的“无韵之骚”——《史记》,古人读之亢奋不已:“读游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茅坤《史记抄·序》)而毛主席诗词也有这样的功效。更以那独特的骚韵,抒发了一位人民革命领袖的襟怀,描绘了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与建设图景,真为“风骚韵史”。这磅礴而深厚的“凤骚韵史”是一位伟大政治家兼伟大诗人的壮美艺术结晶。我们要领略它的风采,那就不能仅凭“诗词中的经道”言之了。幸好,正是毛主席自己为自己写了一部“诗话”,这便是发表了七十二周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毛主席是伟大理论家与实践者,“毛诗”正是《讲话》美学理论的实践精品。这座美学高峰虽然“仰之弥高”,但却不是“钻之弥坚”的,钻研的径途已在《讲话》中指示给我们了。我们就试从三条径途导胜品评一番。

查看余下6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