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功勋》第五集:离家 冷少农
打不开?点这里>>>
“母亲,好久没有接着你们的信了,更是好久没有聆(听)着您老人家慈爱亲切的教训了。我的心中是多么地想念……”
1930年3月31日,昏黄的灯光下,年轻的冷少农提笔写下了这封给母亲的家书,眷恋愧疚百转千回,最后却只能写下“回家的事是不能定的”。想来,这已经是他离开家乡的第五个年头了。
1930年夏天,南京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国民政府军政部大楼,经常可以看到军政部秘书冷少农步履从容的身影。冷少农与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是贵州同乡,加上才学过人、文思缜密、办事稳重,深得何应钦的赏识与信任。
而这位身居要职的部长秘书,常常会避开旁人,改换一身普通的衣服,悄悄来到大纱帽巷。原来,此时的冷少农身受周恩来的密令,担任中央军委派驻南京情报小组的组长。
出生于贵州瓮安的冷少农,25岁时就离开家乡,投入滚滚革命洪流之中。来到南京后,成为潜伏在国民党心脏的一把利刃。利用军政部秘书这一特殊身份作掩护,冷少农搜集传递了许多重要军事情报。位于大纱帽巷的这间院落,就是他与战友们秘密建立的地下联络站。
这一时刻,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并开辟了10余块红色根据地。中国大地上,红色星火正在形成燎原之势,这使国民党感到极大的震惊和恐惧。
1930年10月,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大规模的“围剿”拉开序幕。何应钦被委任为武汉行营主任兼湘、鄂、赣三省“剿共”总指挥。国民党10万兵力即将压境,中央红军不足4万人,刚燃起的革命火焰面临随时被狂风暴雨扑灭的危险。
入夜,南京一条僻静的街道上,冷少农焦急万分,没过多久一名男子出现,与冷少农简单打了个照面旋即离开,也带走了一份重要的情报。
军情紧急,冷少农动用秘密发展的关系,何应钦有关“围剿”的军事计划、兵力部署、参战部队、将官名录、进攻路线等详细情报一直源源不断地传到了他手上。随后,情报通过地下交通线,最终送达周恩来的案头。何应钦怎么也没想到,当他做着“努力铲共”、“大获全胜”的美梦时,所有的军事计划都已经被人泄露,而这个人正是他视作心腹的贴身秘书。
由于及时得到冷少农传来的关键情报,红一方面军五天打了两个胜仗,成功粉碎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国民党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张辉瓒被活捉,一个半师被歼灭。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秋天,冷少农想方设法获取国民党军“围剿”红军的各项信息,一纸情报抵挡千军万马,为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