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雁:血染的华中鲁艺——追寻铁军之旅(九)

2024-08-25
作者: 晓雁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4月16号,我们姐弟兄妹四家在盐城,一个重要的心愿,是寻找当年母亲参加新四军的第一站——华中鲁艺的旧址。

  陕北有个“延安鲁艺”,苏北有个“华中鲁艺”,被誉为“华中抗战的文化堡垒”、“新四军的艺术摇篮”。

图片

  这是盐城新四军纪念馆中反映华中鲁艺的图片。

  皖南事变后,根据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为尽快推动华中地区抗日文艺活动的开展,使文艺成为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有力武器,1940年11月,刘少奇、陈毅吸收和采纳大家意见,决定创办一所像延安鲁艺那样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学校。校名定为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简称“华中鲁艺”),并指定丘东平、刘保罗、陈岛、莫朴、孟波等五人组成筹备委员会。

图片

  这所学校行政上直属新四军军部领导,院长由刘少奇政委兼任,教导主任丘东平,并以丘东平为主,组成六人院务委员会,主持日常行政和教学工作。下设教务、总务两个科。全院共设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个系和一个普通班、一个少年队。

图片

  筹备工作大约一个月,许多有识之士怀揣报国之志,从四面八方慕名云集于此。当时抵达盐城的著名文化人包括阿英、范长江、邹韬奋、许幸之、许晴、何士德、贺绿汀、庄五洲等,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新闻、出版、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名家足有四五十位。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争相奔赴,有来自上海、南京和长江下游的南通、如皋以及盐阜当地的知识青年,有远自大后方的重庆、桂林、广东、福建等地来的知识分子和南洋归来的华侨。战火中诞生的华中鲁艺,可谓名师荟萃、群星闪耀。

图片

  我们的母亲也就是1940年12月,经恩师吴天石先生的介绍,19岁的她与同学相约一起奔赴盐城参加新四军进鲁艺的。

  母亲张颖出生于黄海之滨的江苏南通金沙杨家港镇以南乡间的一个书香门第、爱国贤达家庭。从小就和家里的男孩子一起上学读书,且成绩优异。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她是张家大家庭中第一个走出家门参加革命的,接着她的哥哥、弟弟、妹妹都相继离家参加了革命。父亲张小圃先生是当地很有威望的民主人士,曾担任我党抗日民主政府县参议员、区参政会副主席,后惨遭国民党还乡团杀害。这是个满门忠烈的革命家庭。

  1938年3月18日,日本鬼子占领南通城。母亲就学的南通女子师范先后迁到了金沙和上海。在此期间,她参加了中共外围组织“上海学生协会”,进行过抗日义卖捐献、反对学校向汪伪政府登记和团结进步同学等抗日救国活动。但很快日本鬼子占领上海,女师再迁回南通,1940年初又迁到如皋丰利镇。当年9月,她随南通女师辗转读完高中。

图片

  【1940年夏南通女师普师第24届毕业合影,中排左5为张颖,前排右1为吴天石老师】

  在南通女子师范,她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吴天石。吴天石先生很有文学才华,是她的语文老师,母亲听他的课非常入迷。吴老师也欣赏母亲的作文,几乎每篇都要拿到全班同学面前做范文品读,还介绍她和一批同学看波兰反侵略小说《洪流》、巴金《家》《春》《秋》以及高尔基的许多进步作品,把她们叫到自己宿舍,对她们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抗日大局。这些进步思想将母亲和一大批同学一步一步引向共产党,后来母亲常说:“吴天石老师是我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

图片

  【张颖的革命引路人吴天石先生】

  吴天石告诉母亲张颖和几个进步同学新四军是抗日的部队,他可以介绍她们去新四军,要她们毕业后在家等消息。毕业后正在杨家港孙氏小学教书的母亲,刚教三个月,就接吴先生来信,说新四军已到盐城。她立即约了七个同学,给家里说是去上抗日的大学,一年后就回来。哥哥张子嘉说也要去。他们的父亲知道,儿女是要去参加革命,没有阻拦,只说了句“你们两个只能走一个”。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未睡醒,妹妹张颖就偷拿了床家里的被子悄悄先走了,哥哥子嘉起床后,气得跺脚也没办法。

  沿途都是敌人的岗哨,母亲她们终于来到了盐城新四军根据地。新四军在那里办了两个学校,一是抗大五分校,一是华中鲁艺。母亲和几位同学来到鲁艺,她和吴静芳选择进了文学系,张彤进了美术系,徐家莲进了音乐系,瞿某进了戏剧系,还有的进了抗大五分校。有个男同学叫陆衡,母亲带他一起出来,走到东台,他先进了新四军设在那里的行政学院。

图片

  鲁艺华中分院于1941年1月25日正式创办,2月8日在盐城举行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刘少奇、陈毅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勉励广大师生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做坚持抗战的文艺尖兵!

图片

  【这是在新四军的母亲张颖】

  母亲进入华中鲁艺文学系,并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这段,她有过一段回忆——

  我是1940年12月进鲁艺,1941年8月经指导员吕岡之(后牺牲)和同学苏允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鲁艺,大家每个星期到大礼堂听报告,作报告的有刘少奇、陈毅,还有陆睢(是个女的)等。听报告前,学生们在大礼堂排排座,唱歌。当时丘东平是文学系教授、莫朴是美术系的教授,何士德是音乐系的教授。女同学住在有地板的房子里,早上五点钟上操,还站岗。吃饭没有桌子,站着吃,就这样也很高兴。

  华中鲁艺院址当时设在盐城西北角的贫儿院内。一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内,迎面墙上画着莫朴创作的鲁迅指引青年前进的画像,上面写着“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图片

  第一期招生400多人。那时候,大家睡的都是地铺,吃的是黄玉米、红高粱等杂粮。但师生们却以苦为荣,革命热情很高。每天黎明起床号一吹,全体师生就以敏捷的动作整理好行装,跑步集合上操。当时的条件可谓是“头顶蓝天风作墙,广阔田野是课堂”。学校虽有教室,但上课地方并不固定,为了御防敌人空袭,甚至有时候会到野外去上课。

图片

  当时,文学系办系刊、办墙报,并走上街头办大众报,写墙头诗;美术系办《民众画廊》,配合形势,绘制时事漫画、连环画,还到街头、农村刷标语、画壁画,同时利用开大会的机会,举办宣传画展览;戏剧系、音乐系和以他们为主组成的实验剧团、大合唱队经常配合政治任务,在盐城大众剧场演出节目,还深入部队、农村、学校演出,帮助学校排练节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华中鲁艺先后排练演出了《皖南一家》《重庆交响乐》《一个打十个》等多部大、中型舞台剧,以及《黄河大合唱》《太行山上》《怒吼吧,长江》《勇敢队》等气势磅礴的大合唱。这些活动大大活跃丰富了盐城地区的文化生活,鼓舞了军民斗志,同时也使鲁艺师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吸取营养,锻炼提高。

图片

  我们姐弟兄妹们在盐城,都热切盼望能够找到华中鲁艺旧址。根据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的记载,华中鲁艺成立时院址设在盐城的贫儿院和兜率寺,位于亭湖区文峰路43号。只可惜,解放战争时华中鲁艺原有建筑全部毁于战火,旧址所在地现为盐城市老年大学暨老干部活动中心。

图片

  【这是“盐城政协”公众号发布的华中鲁艺旧址介绍文章】

  旧迹不在,仍是旧址。

图片

  在盐城市老年大学校园内外,我们拍照留念——

图片

  盐城市老年大学建设得非常好。但无论是门岗、还是校方有关人员,竟然都不知道这儿就是华中鲁艺的旧址。

图片

  我们向他们出示了“盐城政协”关于鲁艺华中分院旧址的介绍文章,建议校方今后在校园内建一座雕塑,并设立相应的纪念展板。他们听后很兴奋,也表示赞同。可不,当盐城的老同志们来到这里,知道自己学习活动的地方就是当年的鲁艺,那多有意义呀!

图片

  弟妹们激动地向老年大学的有关负责人述说当年我们母亲在这里、在华中鲁艺上学的情景,以及华中鲁艺的故事……

图片

  华中鲁艺在盐城虽然办学时间不长,却很不平凡。华中鲁艺师生们用青春和热血在繁荣抗战文艺创作、宣传革命真理、动员组织群众、鼓舞军民斗志等方面谱写了一页页光辉篇章、奏响了一曲曲生命之歌。

图片

  母亲曾经回忆到:

  1941年7月,日伪军在苏北盐城地区大扫荡,突然包围了新四军华中鲁迅艺术学院。在突围中许多教师、学员不幸被俘,还有不少同志壮烈牺牲。丘东平老师也在这次突围中为掩护鲁艺师生员工撤退英勇牺牲。鲁艺就此撤退到乡下,一部分到苏北,文学系和美术系到了苏北涟水一带。正好当时苏北联抗部队也在涟水受训,联抗部队领导是黄一峰。和黄一峰在一起工作的李俊明是南通的文化人,和我的老师吴天石熟悉,就问鲁艺要10个人。于是,我被要到苏北联抗政治部去办报纸。……”

  在这里,我要说说母亲回忆中提到的丘东平老师在突围中英勇牺牲和“九女投河”的悲壮英雄事迹——

图片

  【丘东平】

  丘东平(1911―1941),原名席珍。广东海丰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中宣传抗日救国,鼓动中下层官兵奋起抗日。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随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日前线做部队政治工作及民运工作。1934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初,与宣侠父等组织“民族解放革命同盟”。7月,和鲁迅等63人共同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1937年“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日战争打响后,随叶挺转战江南。1938年5月,任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工作科科长,兼任一支队司令员陈毅的秘书。同年7月,任中共苏南工委委员。1939年2月,参加延陵、丹阳战斗和珥陵河川伏击战,1941年初,任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教导主任。他撰写的长篇小说《茅山下》前五章,描述了新四军同日军激战的壮烈场面及茅山人民战斗生活的情景。

  1941年6月,日伪准备对盐阜地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华中鲁艺奉命撤出盐城。全院400多名师生分为两支队伍,一队为院部、文学系、美术系大部分同志组成,跟随军部行动(当时我母亲在文学系,编入一队转移);二队为音乐系、戏剧系和普通班组成,在教导主任丘东平率领下向盐城西南乡间水网地带转移。

  24日凌晨,当二队从临时宿营地北秦庄出发不久,经过一座桥时,突然遭遇从古基寺沿河道搜寻而来的日军装甲汽艇。尽管有些雾气,还是被日寇发现了,枪声响起,拉得很长的学员队形一时大乱。当时二队师生仅有8支步枪、3支手枪和少量手榴弹,又缺乏战斗经验,被200余名配有机关枪和掷弹筒的日伪军包围袭击。危急关头,为掩护师生们突围,邱东平带领几名战斗人员固守桥头,奋勇拦截。经过激烈战斗,二队师生大部分脱离险境,但也遭受重大损伤。战斗中,丘东平不幸中弹,英勇殉身,时年31岁。就在牺牲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撰写小说《茅山下》。

  当场牺牲的还有剧作家许晴等30多名师生。许晴时任鲁艺戏剧系主任,他走在最前面已经过河,发现敌寇后,一面叫大家后撤,一面带领几名战士掩护。子弹很快打光了,为吸引敌人,许晴沿河向另一方向跑去,在河边被日本鬼子刺死,壮烈牺牲。后来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中的许宁,就是以他为原型。

图片

  【丘东平(左)、许晴(右)】

  此时,还有八名鲁艺的女学员和一位桂林《救亡日报》的女记者被日寇堵在了桥头,无法撤退。日本鬼子一边狞笑着,狂叫“花姑娘的有,抓活的”,一边向她们逼近。

  为了不让日寇羞辱,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系党总支委员、女学员李锐高呼:“同学们,不成功,便成仁,宁死也不能让敌人活捉了!”她率先跳入了河中。随后,戏剧系女生班长叶玲,高呼“同学们,我们宁死不受辱!”也跳入河中。第三个是女学员宋莹,冲在最前面的几个日寇正要伸手抓她,她纵身往水中一跳,一个日寇赶过去用刺刀朝水中猛刺,刺中了她的头部,水面涌起一片鲜红。第四个是戏剧系女生副班长王海纹,这位上海姑娘不仅长得漂亮,戏也演得好,曾受到陈毅、刘少奇、赖传珠等新四军领导同志的赞扬。此刻她高喊“同学们,要死死在一起!”只听“扑通”“扑通”几声响,随着王海纹,女学员方青萍、李馨、季慧、姚瑞娟相继跳河。这时,藏身于芦苇中的女记者高静为之感染,也毅然跳水,决不向侵略者屈服。日寇见状十分恼怒,竟然将这九名女战士的尸体从河里捞了上来,残忍地用刺刀剖开腹部,曝尸田野,惨烈之状,目不忍睹。

图片

  在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无数英勇的抗日先烈为国捐躯,其中发生在牡丹江东北抗联“八女投江”是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然而,这发生在盐阜大地上的新四军“九女投河”的英烈壮举却鲜为人知。

  1941年12月14日下午,延安文艺界在文化会堂专门举行追悼青年作家丘东平等殉难烈士大会。1943年10月,陈毅在追悼鲁艺烈士文中写道:“犹如丘东平、许晴同志等,或为文人学士,或为青年翘楚,或擅长文艺,其抗战著作,驰誉海外,或努力民运,其宣传动员,风靡四方。年事青青,前途讵可限量,而一朝殉国殒身,人才之损失,何能弥补。言念及此,伤痛曷极。”而今,我们看见这九位风华正茂的新四军女战士的照片,更是捥心之痛。

图片

  今天,在盐城市建湖县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内,耸立着一座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殉难烈士纪念碑。年复一年,人们来到这里祭扫,心头涌动着震撼和敬佩,缅怀那些年轻而壮烈的生命……

图片

  为表达对华中鲁艺殉难师生的怀念,当年丘东平等师生们英勇战斗过的北秦庄改名为东平乡,北秦庄中学改名为东平中学,见证他们英雄事迹的那座桥被命名为东平桥,还有一个村被命名为许晴村。

  正是北秦庄遭遇战后,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吸取教训,决定华中鲁艺改建,调出一部分学员到作战部队和地方工作,留下的师生成立军、师两个鲁迅艺术工作团,分别侧重于音乐方面和戏剧方面,继续为抗战服务。1942年12月下旬,新四军军部获悉日伪军要对盐阜地区进行第二次大“扫荡”,决定“精兵简政”,迅速分散非战斗部队,军、师两个鲁工团也随即解散。

  虽然华中鲁艺包括后来的军、师两个鲁工团,从成立到解散只有短短两年,但这两年时间,华中鲁艺师生们以一腔热血和生命演绎的红色传奇,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和文艺史上。

图片

  想起鲁迅先生的诗句——“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就是我们母亲的华中鲁艺,血染风华的鲁艺精神,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不屈气节和牺牲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关阅读】

  晓雁:感悟人民战争的铁壁铜墙——追寻铁军之旅(一)

  晓雁:这里收藏着一份永恒的信念——追寻铁军之旅(二)

  晓雁:走近父母的苏中公学——追寻铁军之旅(三)

  晓雁:沙家浜的故事在延续——追寻铁军之旅(四)

  晓雁:河荡沟汊里的军工事业——追寻铁军之旅(五)

  晓雁:百姓家中的红色政权——追寻铁军之旅(六)

  晓雁:一个老水闸背后的故事——追寻铁军之旅(七)

  晓雁:在“东进 东进”的军歌声中——追寻铁军之旅(八)

  (未完待续;作者系新四军老战士后代;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