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纪实:我在深圳招商引资八年


  2022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福建省福清市以GDP1604亿元、财政收入128.8亿元,国内人口141万人,位列第22名。作为曾经在改革开放第一线负责具体工作的基层干部,笔者于1987年12月至1994年4月,连续八年被福清市①政府派驻深圳招商引资,为福清市的经济发展付出一些绵薄之力。

  改革开放是共和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指示精神,自1986年起,中共福清县委先后作出两项重大举措:其一,把原来以县委书记为董事长、县长为总经理的“福清县侨乡建设有限公司”改组为常设机构,负责招商引资的日常工作;其二,向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派出常驻代表机构,进一步开展对外联络引进工作。

  我有幸参加了当年的两大盛事,其始末简要回顾如下:

  1986年夏天,我被抽调到代表县政府的经济实体“侨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担任主办干事(办公室主任)。至1987年底,“福清县侨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先后建成“三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二十多家,吸引外资、台资、侨资超过一亿美元。福清县的经济规模、财政收入开始跃上新台阶。曾经受困于年财政收入八千万元的县财政局长方文焕高兴指出:“福清经济发展,关键在此一举!”

  1987年12月初,中共福清县委又决定:向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派出县政府常驻代表机构,利用深圳特区窗口进一步招商引资。时任福州市委常委兼福清县委书记陈元春同志(后任福建省政法委副书记)找我谈话,要求我担任福清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兼福清县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我接受了县委决定,并推荐两名成员,经县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了人事任命:

  方进枝,福清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兼福清县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正式文件改为联络组长)。

  成员:

  王华友,福清县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林兆驹,福清县侨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国春,福清县来料加工装配公司副经理。

  王华友由于身体健康问题,在深圳工作半年后就回原单位工作。林兆驹于1989年退休。1990年,原县委办公室秘书陈则生调入驻深圳联络组工作(约一年后,因骑自行车外出办事摔伤,视网膜脱落,回原单位治疗及上班)。

  1987年12月中旬,“驻深办”四名成员一起奔赴深圳。为了解除我们家庭的后顾之忧,县政府把我和王华友、陈国春的妻子,分别从渔溪和城郊调入县城的工厂、学校工作。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