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重庆市纺织业的式微(三)
重庆纺织行业垮掉的原因不能指望重庆的大学教授们研究清楚。当初不少大学教师娶了纺织厂女工,有的教授夫人凭借家里养成的雌威,挟老公之名望,仗口中三尺长剑,与人保媒拉纤,专攻下三路,从中渔利,其中一个江湖人称刘媒婆的教授夫人声称,她替人做媒就是为了自己以后办事方便,才不管那些男男女女是否能幸福,反正地位收入相当就成,活脱脱一个王婆,三姑六婆的话总有些人要信。教授夫人们在纺织厂是什么地位?在纺织厂破产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她们有无迟到、早退、虚开病假条?有无拿厂里的布、纱线与工具回家用?教授们应该心里有数。大家可以推论,那些与纺织厂职工结婚的公务员会不会客观、公正、深刻地剖析自己的配偶在纺织厂破产过程中的作用呢?
至今尚有部分纺织厂的职工不愿正视自己当年的行为。纺织厂破产后,随着年龄增大,当年那些祸害过企业的纺织厂职工中,有的对自己以往的行为有反思,也有的坚持认为自己当初是在奔前程,只是没操作好,他们不承认自己坑害公家、参与内斗的行为是导致企业破产的原因之一,他们甚至还有些自得,认为自己当年快意恩仇,操(混)得好,土湾几个身材高大的老职工就有此类思想。有的女职工宣称,自己什么都没做错,面对记者也会这样说。纺织厂有的工人及其家属认为世道不公,有的人过得好是靠裙带关系,他们也不想想自己与家人付出了多少,做了多少违法乱纪的事,是否配得上他们对人生的期望。他们总是怀念以前旱涝保收的国企生活,为子女的辛苦叹息,他们不愿承认,国企破产他们也有一份“功劳”。他们以为自己的口舌能改变历史事实,结果无非是印证了那句话,无产阶级中也有坏人。
当年的纺织厂职工变老了,他们的下一代在成长。我接触到的纺织厂职工子女中,不少人拒绝承认他们的父母曾经损害企业利益,有位公务员的父亲经常在上班时间脱离岗位到处吹牛聊天,眼镜放在办公桌上,表示他刚离开,马上就会回去,传为笑谈,这位公务员一直回避此话题,上面提到的那位姚姓学生坚决否认包括他妈在内的普通职工对纺织厂的破产同样有“贡献”。即使他们已经拥有较高学历,已经在政府中任职,他们仍然不愿正视父母坑害国企的行为,他们可能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有的纺织厂职工的子女将父母的长舌技能发挥到新的高度,在重庆不时可见他们在搬弄是非,如果有人对此文不服,我可以慢慢与他们讲他们父母当年的事情。
纺织厂破产后,下岗工人狼狈得很,在外面拳打脚踢,有的女人走了自己祖母的老路。在国企破产大潮到来以前,纺织厂职工子弟很自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变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