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怡:新时代重温毛主席名篇《纪念白求恩》极具现实意义
[摘要]诺尔曼·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著名胸外科医生,他于1938年初率领加拿大和美国医疗队来华,投入中国抗战洪流,1939年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牺牲。毛泽东在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伟大精神,号召人们向白求恩学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此文更使得白求恩的事迹在中国人民中广为传颂。在中国共产党发展新的百年起始之际,我们仍视白求恩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坐标,这不仅说明白求恩精神在中国深入人心,也说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意识仍需要白求恩精神。
[关键词]《纪念白求恩》;白求恩精神;新时代;学习
[中图分类号]A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273(2021)10-0088-09
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来到中国。4月,他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条件最艰苦的抗日前线,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为八路军战士做手术时受伤感染,仍坚持医治伤员,直至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不幸患败血症牺牲。11月17日,晋察冀军民在唐县于家寨为白求恩举行了隆重的殡殓典礼。12月1日下午,延安各界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公祭大会,沉痛悼念白求恩。主席台前摆放着毛泽东的挽词,“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几天后,《八路军军政杂志》准备编辑出版《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请毛泽东撰写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12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窑洞中完成了一篇鼓舞人心、影响深远的文章《学习白求恩》。1952年,这篇文章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并改名为《纪念白求恩》。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在这篇文章里得到了最高评价和宣扬,至今仍产生着深远影响。
这篇短文仅有1038字,毛泽东却4处提到“学习”白求恩同志,10次使用“精神”一词。如果加上毛泽东写的挽词和文章的原标题,则是7处提到“学习”,12次提到“精神”。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重视学习白求恩精神呢?其历史意义值得挖掘,现实意义值得重视。2021年6月9日,习近平在青海调研时特别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提到的“五种人”:“广大党员、干部要慎微慎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确保党的肌体健康。”①对此,笔者结合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谈谈对学习白求恩精神的进一步思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