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ABC》选段(二)

2021-08-11 1625 0
作者: 尼·布哈林 和 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 来源: 德•伊•乌沙科夫整理 莱茵学社发行

  第六节 商品经济

  假如我们仔细观察资本统治下的经济是如何进行的,那么,首先就会看到这里在生产商品。有人会问:这究竟有什么奥妙呢?这里的奥妙就在于,商品并不是简单的一般产品,而是为市场生产的产品。当产品是为了生产者个人使用而生产的,它就不是商品。如果农民种黑麦,从下种、收割,然后到脱粒、磨粉和烤成面包都是为了自己食用,那这些面包就绝不是商品,它仅仅是面包而已。这些面包只有在人们开始拿它进行买卖的时候,也就是说,是为了购买者、为了市场而被生产的时候,它才成为商品。因为谁买了它,它就是谁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商品都是为市场生产,所以一切产品都是商品。每一个工厂或作坊通常只生产某一种产品,任何人一看就会明白,这里产品不是为了自己生产的。譬如,殡仪馆老板的作坊所制作的许多棺材,显然不是为他自己和家人准备的,而是拿到市场去卖的。再譬如,工厂主制造蓖麻油,显而易见,即使他天天需要泻肚子,他所服用的也只不过是他工厂里制出的极小部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论拿哪一种产品为例,情况都不外如此。

  纽扣厂制造纽扣,然而,生产这些成千上万的纽扣,不是为了把它们缝在纽扣厂厂主的背心上,而是为了出售。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产品都是为市场生产的;无论是手套、香肠、书籍、鞋油、机器,还是烧酒、面包、皮靴、枪支等等,总而言之,一切产品全都在其内。商品经济必须以私有制为前提。生产商品的手工业者有自己的作坊和工具;工厂主有自己的工厂,包括所有厂房、机器和其他资产。只要有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就总会有争夺买主的斗争或卖主之间的竞争。即使没有工厂主和大资本家,而只有一些劳动手工业者,那在这些手工业者之间也会为争夺买主而进行斗争。谁最壮实、最强悍,谁有最好的工具,并且工于心计,特别是谁最能攒钱,谁就总是能占上风,能为自己争得买主,挤垮其他手工业者,自己飞黄腾达。这就是说,小生产所有制和以它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已含有大生产所有制的萌芽和使很多小生产者破产的因素。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商品经济,即为市场而生产的经济。

  第七节 资本家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

  只用商品经济一个特征来说明资本主义还不够。可以有这样的商品经济,其中没有任何资本家:例如,劳动手工业者的经济。他们为市场生产,出卖自己的产品,他们这些产品自然是商品,因而全部生产也就是商品生产。然而,这还不是资本主义生产,内不过是简单的商品生产。要使简单商品生产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一方面,必须使生产资料(工具、机器、厂房、土地等等)变为少数富人-资本家阶级的私有财产,另一方面,使大批的独立手工业者和农民破产,并沦为工人。我们已经看到,简单的商品经济本身包含有使一部分人破产,另一部分人发财的萌芽。这已被事实所证明。在世界各国,大部分的劳动手工业者和小业主已经破产。谁破了产,谁最后就只有卖掉自己的“工具”,由小业主变为除了双手之外一无所有的人。而那些比较富的人就变得更富了,他们改建、扩大自己的作坊,安装更好的机床,然后再添置机器,开始招雇很多工人,使自己变成工厂主。凡生产所需要的一切,如厂房、机器、原料、货仓、商店、房屋、工厂、矿山、铁路、轮船、土地,总之,凡是生产上不可缺少的一切,渐渐地都落到这些富翁的手里。这一切生产资料都成了资本家阶级的独有财产(或者象人们所说的,被资本家阶级所“垄断”)。一小撮富翁占有一切;广大的穷苦人只有一双劳动的手。资本家阶级对生产资料的这种垄断,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第二个特征。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