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财施教——山西原平市第一小学把学生分为“权势垄断子女”、“企业老板子女”等11类
01
最近有一件事,可能你也听说了:“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
说的是山西忻州原平市第一小学有教师统计学生家庭背景,并划分成“领导子女”“企业老板子女”等11类的情况,甚至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
此事格外令网友们愤怒,在于这几个点:
首先,家长被分成了三六九十一等。
“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的字眼,似乎比“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外地来、各种关系过来的学生”要高级得多。
看着非常刺眼。
其次,曝光后,学校说是“个别班主任的个人行为”。
明眼人一看右上角的“×年级×班”的字样,就知道是学校统一发放的。
将责任甩锅班主任的行为令网友感到不齿。
再者,大家想起来,很多学校明里暗里都这么做,似乎要将家长进行区别对待。
美其名曰“因财施教”。
但大家都知道这太美其名曰了,于是在新闻里尽情表达自己的情绪。
他们质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权势垄断部门子女”?
他们觉得这是对孩子的全面歧视,会造成很坏的影响。
他们觉得这是学校在利用家长的资源变现。
他们回想起自己被分班的经历,才发现原来早就被针对了,套路还很深。
在许许多多的议论下,有人惊呼:
单身不香吗?
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其实这里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伤害学生自尊心等问题。
02
这件事上,为什么大家会感到愤怒呢?
因为有一些学校,做得太多太深了。
他们相信统计得越细致,施教方式越有成效。
如此逻辑下,他们想方设法提升调查的难度,突破正常的尺度。
他们让孩子把妈妈用的化妆品空瓶带来,分析母亲的收入。
毕竟在他们看来,用纪梵希的和用大宝的不是同一类人。
他们让孩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家里的户型,分析家庭境况。
毕竟在他们看来,住两居室的和住别墅的不是同一类人。
后来发现调查物业费可以摸家底。
合影也可以摸家底。
办法真的比困难多。
调查家庭用车,也成为了较为隐蔽的手段。
比如画车标。
这样画的。
这样画的。
写车型。
要求写得越来越清楚。
从幼儿园开始,到一个人不再读书为止,都可能被巧妙地摸底。
一言以蔽之,学校试图对家长勾勒“用户画像”,以便进行“精准教育”。
越清晰的画像越好。
甚至得精准到门牌号。
甚至要精准到——学生母亲的月经周期。
就像会计对一个人的资产清查,就像医院对一个人的全身体检。
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调查“家长是否是副科级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也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
反正,在各种摸底下,家长的形象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
每个家庭怎么样的,每个父母做什么的,一览无遗。
就像没穿衣服一样。
但当家长去质疑调查背后的目的时,总能被一个理由给撵回来:
“根据家长职业安排孩子学习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