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洲:谈谈农民如何走集体化道路实现共同致富问题

2021-09-19 2478 2
作者: 余建洲 来源: 乌有之乡

  小岗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全村粮食产量翻了一倍,然后就在原点徘徊。在此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肚子虽然吃饱了,可是腰包却仍然是瘪的。时任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带人到南街村参观学习以后,小岗人表示:要学习南街村,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小岗人的状况,展示了农村大包干以后的真情实景。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学习南街村,走毛主席开创并极力的推行集体化道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丰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让农民共同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可靠途径。

  一

  只有客观公正地面对历史,才能正确地开创未来。我们不可以将小岗大包干和前三十年的农业集体化道路对立起来,更不能用小岗大包干包的成绩去否定前三十年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一些人总是用负面的内容,去评价前三十年的农业。如: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文胜,在 “必须从党史的高度看小岗村的历史地位”一文中说:“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整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

  当时淮河流域主要种植麦类、玉米、高粱、山芋和豆类等旱作物。这几种作物的生长特点是耐旱耐贫脊,只要不是特别干旱,就是一点肥不下,田间管理再粗放,将各种主杂粮平均,亩单产平均应该不会低于80斤。根据有关资料,1978年小岗不叫村,叫生产队,那时全队实有耕地312亩。如按常规平均亩单产最低80斤计算,小岗村那时的年平均总产至少应该在25000斤左右。

  然而,根据文中内容,小岗村1955年至1970年总共15年中,每年总产平均仅为8887斤,每亩单产仅约28、5斤。形成小岗村的这个产量数据,除非是在这十五年中,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影响了8——10年,造成颗粒无收,另外的5——7年中,还要有一半以上的年份还因自然灾害严重减产。事实上,即使是在史实上公认的1960——1962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期间,在淮河流域也没有出现可以让农业全年颗粒无收的年份,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存在很大的疑问。

  在该文中,他还列举出这样的对比数据:“到1978年,全国居民的粮食和食油消费量比1949年分别低18斤和0.2斤”。

  这个对比情况在说明,打倒四人帮后的第二年,在全国工农业生产都已进入正轨的形势下,农业生产出来的粮油人均数竟然还低于解放前1949年!从历史看,1949年全国长江以北解放战争还处于扫尾阶段,新生人民政权没有全部建立,各项工作并没进入正轨。长江以南国共双方还正打得十分激烈,绝大部份地区还没有建立人民政权;国民党政权体系在土崩瓦解中,政府职能十分混乱。他的这个用于对比的1049年的全国人均粮油数字是从哪里找来的?为了证明小岗人大包干的成就,难道还能用打倒四人帮以后的第二年的农业生产,不如解放前的事例去证明吗?打倒四人帮以前呢?不是应该更不如了吗?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