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产农业下的农人悲歌

2022-10-28 1841 0
作者: 迈克尔·波伦 来源: 食物天地人

  导语

  二战以后,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军工产能过剩问题,推动了国防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其中的典型便是美国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的“橙剂”,被其制造公司孟山都应用到除草剂“农达”的生产中。同时,随着基改种子的成功培育和人工固氮技术等科技的发展,化学农业的时代开启了。美国现代农业“高产”“高效”的背后,是农人负债、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以及消费者健康权与选择权的损失等危急问题。

  在此背景下,农场主奈勒的故事如同高产农业高歌下的呜咽。生产者们深陷于难以挣脱的恶性循环:农民收成越多,亏得越多,种得就更多…… 其原因是美国70年代以来的农业政策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只顾在国际市场取得价格优势,盲目推动玉米种植,导致玉米价格一低再低。

  但这个故事也引导我们走向另一种鲜少被言说的常识:农业现代化不应该只是化学化,高产量不应被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农业现代化的真正目标应当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建构一种新型生产关系,推动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

  译者 |邓子衿 等

  转载编编|闷墩

  后台编辑|荆吉

  迈克尔·波伦(Michael Pollan),美国作家、专栏作家、行动主义者、新闻学教授及柏克莱加州大学科学和环境新闻学奈特项目的主任,著有“饮食觉醒”系列:《杂食者的两难》《为食物辩护》《吃的法则》。本文节选自迈克·波伦的《杂食者的两难:速食、有机和野生食物的自然史》。

爱荷华州农民的负债在增长

图片来源:网络

  一、农业州爱荷华成了食物沙漠

  在五月的第一周,我坐上万国农机公司(International Harvester)在1975年出厂的曳引机【编注:即我们所说的拖拉机】,拉着八条蜘蛛脚般细长的播种器,在隆隆机器声的伴随下,穿过爱荷华州的一块玉米田。这个景况,就好像在水波轻柔的巧克力色海洋上开船。不过这个工作的困难之处,在于你和身旁的农人为了挡住柴油引擎的怒吼声而在耳朵塞了卫生纸,却还得听他在你耳边大声指导该如何操作机器,好让它保持直线前进。开船时,你仰赖的是指南针来指引方向,或是朝路标或岸边航行;但在曳引机上,你则是沿着土壤挖出的沟槽前进。这沟槽是先前走过时挖出的,挖开土壤的图盘则位于播种机后方钢制手臂的末端。如果偏离了这条线,种出的玉米就会歪歪斜斜,而和另一排玉米挤在一起或是分隔太开。不论如何,这都会饱受邻居嘲笑,并且在产量上落败,而每单位面积的产量,就是这个玉米国度里的最高标准。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