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职称农民”带活齐鲁乡村
作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山东有着丰富的农村人才资源。为有效激发人才活力,2018年以来,山东逐步探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全省9063名有能力、懂市场、会经营、敢创新、勇开拓的“土专家”“田秀才”获评各等级职称,有人甚至“一步到位”直评“正高”。在9000多名“职称农民”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技术农民把论文写在土地上,推动全省乡村振兴阔步前进。
农民也能评职称
“长期以来,农业系列职称评定主要面向农业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普通农民参与职称评审的极少。”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一些具有一定科技知识和生产经营水平的农民“土专家”,同样需要职称认可。
2018年,东营市在山东率先启动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工作。当年12月15日,东营市首批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会议召开,31位农民走进考场参加现场答辩。时任东营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科长高士友回忆说:“原来还担心有人缺考,没想到所有参评人员悉数到场,有的农民还非常用心地准备了PPT。”
农民也能评职称!东营试点带来了一股冲击波。2019年,山东将试点扩大至济南、青岛等13市。2020年,山东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文,面向全省全面推开评定工作。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钟建军说,山东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分为初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名称依次为农民助理农艺师、农民农艺师、农民高级农艺师、农民正高级农艺师,它是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标志,不与岗位和聘用等硬性挂钩。
山东采取“基层推、行业管、专家评”的评审方式,评审范围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的骨干人员,事业单位人员不在其中。同时,山东探索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农民,可“一步到位”直评高级职称。
不唯学历论文,只看技术能力
今年52岁的枣庄市峄城区榴园镇逍遥村村民曹佃国,2016年返乡创业。他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并迅速掌握了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专业知识,成为果树种植高手。2022年12月,曹佃国获得农民助理农艺师职称。
曹佃国是“职称农民”群体中常见的一员。农民受教育经历长短不一,专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才是根本。针对此,山东省人社厅放宽了申报的硬件条件,对学历、论文等不作要求,主要考察评职称的农民能否在农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