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六大标志性指标、实现道路、实施方案

2023-06-22 4603 1
作者: 马格宁思 来源: 红歌会网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大荒集团为榜样建立10个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再次崛起的强大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便没有整个中国的现代化。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就提出了现实“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然而时至今日,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工业、国防、科技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唯独只有农业没有实现现代化,不仅拖了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后腿,并且已经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安全,构成了巨大的隐患和威胁,同时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三农”问题。那么,为什么只有农业没有实现现代化呢?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保障中国国家战略安全、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呢?本文以问题为导向,将着重从农业制度、农业模式、农业生产方式等方面,作为切入点来阐述上述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寻求一个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方向、道路、模式,提出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可操作性的实现路径与格局和实施方案。

  一、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六大标志性指标体系

  千百年来,中国第一次离农业现代化如此之近的距离。全面加速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国崛起和复兴的根本性任务。那么,什么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呢?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指标是什么呢?概括的说,这个六大标志性指标就是:土地国有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生产组织化、种养科技化。达到了实现了六大标志性指标,就实现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体内容如下:

  (一)土地国有化。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土地规模化。也就是说,必须将分散化的、碎片化的土地连成一片,形成大地块,才能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的大农业生产。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不仅需要土地规模化,而且需要土地国有化。这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规律的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的体现。但是,当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简称“土地承包制”确恰恰相反:例1、湖南桃江县鲊埠回族乡的村民张志军,家里有3.35亩承包地,共分了4个地块:0.61亩、0.48亩、0.97亩、1.29亩。例2、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华里西村,全村共有10446人,1835户,共有38块耕地,总面积2114.7亩,人均不到0.2亩地。村民欧创炎家的承包地共1.014亩,分在全村的38块地中,平均每个地块0.0267亩。由此可见,农村土地承包不仅分散化,而且碎片化。全国农村农民的承包地,无一例外的都是这样分散化、碎片化承包到每个农户的。在这种情况下,试想,如果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当“跨村”生产经营的时候,需要将“乡域”的土地连成一片;当“跨乡”生产经营的时候,需要将“县域”的土地连成一片;当“跨县”生产经营的时候,需要将“省域”的土地连成一片。因此,这就要求在全国范围,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逐步转变为土地国有制性质,实现全国土地公有制,土地国有化。国家给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合理的补偿,在保证农民的权益和利益,不被侵害的前提下,彻底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关系。为跨乡镇、跨市县、甚至跨省 (自治区)建立的“国有大农场”、“国有大农业集团”的生产方式等,彻底打破土地分散化、碎片化的限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公有制的土地国有化制度。土地国有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将与土地承包制有一个同时并存的时期,随着土地承包制的逐渐转化,土地国有化而得以最终确立和全面落实。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